[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识别脑卒中的颅脑生物电阻抗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20632.7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61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董强;胡荣;王宁;闫长祥;毛更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博恩富克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53 | 分类号: | A61B5/053;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北部新***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识别 脑卒中 颅脑 生物电 阻抗 测试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识别脑卒中的颅脑生物电阻抗测试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信号发生电路、变流控制电路、增益调节和滤波电路、瞬时尖冲抑制保护电路、差分接收电路、处理电路、多个发送电极和多个接收电极,瞬时尖冲抑制保护电路分别与增益调节和滤波电路、发送电极电连接;检测时发送电极与接收电极均安装在颅脑两侧,信号发生电路生成的多个电磁波信号经过电流调节和保护处理发送至颅脑,颅脑发送出的待检测电磁波信号经过处理后反馈给控制装置,最终确定颅脑的生物电阻抗。由于在发送至颅脑前对电磁波信号进行了保护处理,因此在颅脑生物电阻抗的测试过程中安全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识别脑卒中的颅脑生物电阻抗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或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由于脑卒中的治疗越早开始,预后效果就会越好,研究表明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间隔每减少60分钟,脑卒中良好预后的可能性就会增加6.6%,因此研究脑卒中的早期识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和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症状非常相似,难以通过分析临床症状进行有效识别,目前主要是采用影像技术进行识别,比如核磁共振或者多普勒超声。此种方法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获得识别结果,导致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间隔较长,可能会错过脑卒中的黄金治疗期。
在寻求更好的识别脑卒中方案的过程中,考虑到人体是一个生物电导体,各组织和器官均有特定的电阻抗,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颅脑生理变化是产生水肿,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颅脑生理变化是产生血肿,由于这两种生理变化下颅脑的导电功能具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可以通过测试颅脑生物电阻抗来对脑卒中进行识别。因为测试颅脑生物电阻抗耗时较短,能够在发病后及时区分脑卒中类型,进而给出对应的治疗方案,可以大大缩短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间隔,所以迫切需要一种用于识别脑卒中的颅脑生物电阻抗测试系统。由于此种测试系统在测试颅脑生物电阻抗的过程中,需要直接向颅脑发送激励电流,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提高颅脑生物电阻抗测试系统的安全性,以保证测试过程的安全。
基于此,目前亟需一种用于识别脑卒中的颅脑生物电阻抗测试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在测试颅脑生物电阻抗的过程中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识别脑卒中的颅脑生物电阻抗测试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在测试颅脑生物电阻抗的过程中安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识别脑卒中的颅脑生物电阻抗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信号发生电路、变流控制电路、增益调节和滤波电路、瞬时尖冲抑制保护电路、差分接收电路、处理电路、多个发送电极和多个接收电极;在检测时,所述发送电极与所述接收电极均安装在待检测颅脑两侧;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信号发生电路、所述变流控制电路、所述增益调节和滤波电路电连接,用于为所述信号发生电路提供初始频率;
所述信号发生电路,用于生成多个电磁波信号;
所述变流控制电路与所述信号发生电路电连接;所述变流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述电磁波信号进行电流调节;
所述增益调节和滤波电路与所述变流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增益调节和滤波电路用于对电流调节后的电磁波信号进行增益调节和滤波处理,生成第一电磁波信号;
所述瞬时尖冲抑制保护电路分别与所述增益调节和滤波电路、所述发送电极电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电磁波信号进行限幅抑制和差分转换处理,生成待发射差分电磁波信号;
所述发送电极,用于向所述待检测颅脑发送所述待发射差分电磁波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博恩富克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博恩富克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206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