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排水处理池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21401.8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25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克成渝;王树春;王文静;石文昊;苏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华电南疆热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3/34 | 分类号: | F16L33/34 |
代理公司: | 天津易企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2 | 代理人: | 黄彩荣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水线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排 水处理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排水处理池组件,包括排水接头及排水软管,所述排水接头和排水软管通过接头管及软管快接头连接,所述接头管焊接固定在排水接头上,所述软管快接头设置在排水软管端部;所述接头管外端设置有外扩口,所述外扩口的外壁可与软管快接头内壁相贴合。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接头管外端设置有与排水软管的软管快接头内壁相贴合的外扩口,外扩口可与软管快接头内壁的不同位置相贴合,从而极大提升了排水接头和排水软管之间的接触密封性,提升了外排水处理池的使用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度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排水处理池组件。
背景技术
外排水处理池的引导排水系统中,排水接头在于排水软管的频繁插接过程中,易导致排水软管失去弹性而逐渐变粗,导致排水接头与排水软管接触不紧密而出现漏水问题,由于引导排水系统内的是污水,漏水极易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外排水处理池组件,以缓解现有排水接头和排水软管接触密封性不足易漏水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外排水处理池组件,包括排水接头及排水软管,所述排水接头和排水软管通过接头管及软管快接头连接,所述接头管焊接固定在排水接头上,所述软管快接头设置在排水软管端部;
所述接头管外端设置有外扩口,所述外扩口的外壁可与软管快接头内壁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外扩口的外径大于接头管的外径2-5mm。
进一步的,所述外扩口与所述接头管之间有缓坡口,所述缓坡口具有平衡弯曲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软管快接头外端还设置有夹持段,所述夹持段一端与软管快接头连接,所述夹持段另一端抵压在接头管外壁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段与接头管外壁抵压接触的端部还设置有反口段,所述反口段具有与接头管外壁贴合的内侧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段与软管连接头的连接位置处还设置有锁紧段,所述锁紧段与接头管之间有封口圈。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管上设置有与封口圈匹配的封口槽。
进一步的,所述封口圈为密封O型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排水处理池组件具有以下优势:在接头管外端设置有与排水软管的软管快接头内壁相贴合的外扩口,外扩口可与软管快接头内壁的不同位置相贴合,从而极大提升了排水接头和排水软管之间的接触密封性,提升了外排水处理池的使用稳定性。其次,外扩口及缓坡口的设置也极大减轻了接头管外端易沉淀污垢造成排水系统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外排水处理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接头管;11-外扩口;12-缓坡口;13-封口圈;20-软管快接头;21-锁紧段;22-夹持段;23-反口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创造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创造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华电南疆热电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华电南疆热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214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