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双向转动机构的竹荪培养料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32471.3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54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陈舒芮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宁县晓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9/12 | 分类号: | B01F9/12;A01G18/20 |
代理公司: | 成都知集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6 | 代理人: | 魏光武 |
地址: | 6443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双向 转动 机构 竹荪 培养 混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双向转动机构的竹荪培养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筒与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内表壁与混合筒外表壁卡合连接,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水平端两侧通过连接杆与支撑套竖直端顶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培养料通过进料口投放至混合筒内,驱动电机带动齿轮二转动,齿轮二与齿轮一啮合带动搅拌轴顺时针转动,搅拌轴进行混合筒内的培养料的初步搅动,同时齿轮二会同步与齿轮环啮合,齿轮环则带动混合筒进行相对的逆时针转动,以此组成双向转动机构,使得混合筒内的培养料能够得到快速混合的同时提高了混合的均匀度,从而提高了竹荪培养料混合装置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荪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双向转动机构的竹荪培养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目前,现有的竹荪培养料混合装置仍存在不足之处,现有的竹荪培养料混合装置多是将调整好的比例的培养料投放到混合筒内,在通过单个搅拌轴进行搅动,单个搅拌轴对原料混合速率较慢,且容易导致培养料混合不均匀,从而降低了竹荪培养料混合装置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带有双向转动机构的竹荪培养料混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双向转动机构的竹荪培养料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筒与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内表壁与混合筒外表壁卡合连接,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有: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水平端两侧通过连接杆与支撑套竖直端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底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外表壁固定安装有配合环,所述配合环通过环形设置的滑槽与混合筒内表壁卡合连接,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外表壁分别啮合连接有齿轮一与齿轮环,所述齿轮一内表壁固定安装有搅拌轴,所述齿轮环固定安装在混合筒顶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混合筒外表壁固定安装有凸环,所述凸环通过环形设置的卡槽与支撑套内表壁卡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套倾斜端内表壁卡合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外表壁与混合筒外表壁相抵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杆呈L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套内表壁固定安装有与混合筒外表壁相抵接的密封圈。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培养料通过进料口投放至混合筒内,驱动电机带动齿轮二转动,齿轮二与齿轮一啮合带动搅拌轴顺时针转动,搅拌轴进行混合筒内的培养料的初步搅动,同时齿轮二会同步与齿轮环啮合,齿轮环则带动混合筒进行相对的逆时针转动,以此组成双向转动机构,使得混合筒内的培养料能够得到快速混合的同时提高了混合的均匀度,从而提高了竹荪培养料混合装置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宁县晓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宁县晓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324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断路器进线柜的铜排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激光焊接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