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热解处理旋风强湍流除尘回流热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34880.7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81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黄超;隆武强;陈雷;连波;樊大龙;霍有荔;陈建帆;张守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富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16;F23G5/40;F23G5/44;F23G5/46;F23G7/06 |
代理公司: | 大连优路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9 | 代理人: | 宋春昕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处理 旋风 湍流 除尘 回流 利用 装置 | ||
垃圾热解处理旋风强湍流除尘回流热利用装置,第一燃室的热解仓和焚烧仓之间设有公共出气口,公共出气口连通烟气第一过道;第二燃室由第一旋风燃烧仓、第二旋风燃烧仓和折流燃烧仓构成,第一旋风燃烧仓的进气管为烟气第一过道,烟气第一过道连通第一燃室的公共出气口;第二旋风燃烧仓的顶部第二旋风排气管后设有烟气第三过道,烟气第三过道接通至第一折流燃烧仓;烟尘气回收引出管一端分别连通第一旋风燃烧仓底部的第一旋风排尘口和第二旋风燃烧仓的第二旋风排尘口,另一端接通抽风机的入气口;余热输送管一端接至抽风机的排气口,另一端连接焚烧仓。本实用新型使垃圾热解处理的二次燃烧更彻底,并使后续除尘设施简化;稳定了对热解仓的供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处理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当前国内,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填埋、堆肥和焚烧等技术。分析认为,垃圾填埋和堆肥都必须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产生环境污染,目前已不再适宜推广,而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尤其是二噁英。相比之下,垃圾采用热解处理,不但能抑制二噁英生成,而且产生的烟气量也极微,稍作净化处理就不再产生危害,因此垃圾热解处理是目前为止处理垃圾最好的技术。实际运用中,垃圾采取热解处理,最好是在500℃以上的中高温环境中以气化的方式进行,但由于国内的生活垃圾其低位热值普遍都偏低,没有辅助燃料和余热利用,一般都难以达到真正的垃圾热解处理,甚至很多类似的垃圾热解处理装置都是以一种低温热解的方式出现,大大制约了垃圾热解技术的进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热解处理旋风强湍流除尘回流热利用装置,将二次燃烧引入旋风燃烧仓中,利用旋风器原理,使燃烧气流形成强湍流、强高温燃烧的同时一并将烟尘去除,而且利用旋风器的周边排尘原理,结合余热利用技术,将除落的含有高热能的烟尘气实施回收利用,使第一燃室焚烧仓的燃烧得到强化,从而使热解仓获得更多的热能,确保垃圾热解环境快速提高到500℃以上,使垃圾的热解达到真正的中高温热解气化。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垃圾热解处理旋风强湍流除尘回流热利用装置,包括第一燃室和第二燃室,第一燃室的热解仓9和焚烧仓6之间设有公共出气口13,公共出气口13连通烟气第一过道14;第二燃室由第一旋风燃烧仓17、第二旋风燃烧仓41和折流燃烧仓构成,第一旋风燃烧仓17由烟气第一过道14、位于过道内的第一旋风筒73、底部周边第一旋风排尘口72和顶部第一旋风排气管74构成,第一旋风燃烧仓 17的进气管为烟气第一过道14,烟气第一过道14连通第一燃室的公共出气口13;第二旋风燃烧仓41由烟气第二过道16、位于过道内的第二旋风筒54、底部周边第二旋风排尘口 77和顶部第二旋风排气管76构成,烟气第二过道16为第二旋风燃烧仓41的切向进气管,第二旋风燃烧仓41的顶部第二旋风排气管76后设有烟气第三过道42,烟气第三过道42接通至第一折流燃烧仓43;烟尘气回收引出管55一端分别连通第一旋风燃烧仓底部的第一旋风排尘口72和第二旋风燃烧仓的第二旋风排尘口77,另一端接通抽风机的入气口;余热输送管39一端接至抽风机的排气口,另一端连接焚烧仓6。
所述第一旋风燃烧仓17和第二旋风燃烧仓41之间通过耐火墙隔开;第一旋风燃烧仓 17顶部的第一旋风排气管74后设有过渡仓,过渡仓设有过渡仓出气口75,过渡仓出气口75为烟气第二过道16的进气口;烟气第一过道14设有二次风第一入气管15,烟气第二过道16末端设有二次风第二入气管59。
余热利用设施56包括烟尘气回收引出管55和抽风机和余热输送管39,余热利用设施 56安装在第一燃室下部的灰渣仓3与第二燃室的第一旋风燃烧仓17、第二旋风燃烧仓41底部耐火墙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富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富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348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下肢垫枕
- 下一篇:一种海草床鱼类样本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