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渗透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35754.3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71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肖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共建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38 | 分类号: | B28B7/38;G01N1/28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杜梦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盘***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渗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的混凝土渗透仪,包括机箱和设置在机箱顶部的多个试模,所述机箱的上方还设置有顶架,所述顶架通过立柱与机箱连接;所述顶架与机箱之间设置有竖向的导杆和丝杆,所述导杆和丝杆的位置与顶架的两端相对,所述导杆和丝杆上分别套设有一个升降套,所述导杆上的升降套与导杆滑动配合,所述丝杆上的升降套与丝杆螺纹配合,所述丝杆的上端与固定设置在顶架上的升降电机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高效稳定的在试模内涂抹脱模剂,便于后续的脱模操作,提高了渗透仪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渗透仪。
背景技术
混泥土渗透仪是用于检测混凝土渗透性能的一种专用仪器,其通常包括机箱和设置在机箱顶部的筒状试模,使用时将混凝土盛装在试模内进行检测。为了便于在检测完成后,将试模内的混凝土快速的去除,通常需要在试模的内壁上涂抹脱模剂,传统方式通过人工进行涂抹,但这种方式效率极低。为此,公开号为CN211235429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渗透仪,其通过毛刷插入试模内,从而在试模的内壁上涂抹脱模机,但由于其毛刷采用直上直下的方式进行脱模剂的涂抹,导致涂抹的效果并不好,无法保证试模的整个内壁上均匀的涂上脱模剂,进而导致后续的托模效果不甚理想,影响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的混凝土渗透仪。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渗透仪,包括机箱和设置在机箱顶部的多个试模,所述机箱的上方还设置有顶架,所述顶架通过立柱与机箱连接;
所述顶架与机箱之间设置有竖向的导杆和丝杆,所述导杆和丝杆的位置与顶架的两端相对,所述导杆和丝杆上分别套设有一个升降套,所述导杆上的升降套与导杆滑动配合,所述丝杆上的升降套与丝杆螺纹配合,所述丝杆的上端与固定设置在顶架上的升降电机传动连接;两个升降套之间还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升降套固接,所述升降板上对应试模的位置设置有多个涂抹组件;
所述涂抹组件包括竖管,所述竖管通过轴承安装在升降板上,竖管的下端设置有与试模内腔相配合的海绵清洗头,所述海绵清洗头相对的竖管侧壁上设置有侧孔,所述竖管外还套设有稳定套,所述稳定套呈帽状,稳定套的顶面设置有管孔,所述竖管穿设在管孔内并与稳定套构成转动配合;所述稳定套的下端设置有阶梯状的肩台,所述肩台的内径与试模上端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竖管外还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位于稳定套与升降板之间;所述升降板的上方还设置有横管,所述竖管的上端通过旋转接头与横管连通,所述旋转接头下方的竖管上设置有从动轮,所述升降板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构成传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竖杆的周面上设置有上止盘和下止盘,所述轴承位于上止盘和下止盘之间。
优选的,所述顶架上设置有药剂箱,所述药剂箱的底面设置有出药口,所述出药口通过连接软管与横管连通,所述出药口内设置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高效稳定的在试模内涂抹脱模剂,便于后续的脱模操作,提高了渗透仪的工作效率。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正常检测之前,先在试模内涂抹脱模剂,涂抹时,升降电机启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与导杆配合,带动两个升降套沿着导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板上下移动;升降板下移后,首先是稳定套的肩台套设在试模的顶部,接着升降板继续下移,带动竖管以及竖管下端的海绵清洗头伸入试模内;与此同时,旋转电机依次通过主动轮、传动皮带、从动轮、竖管带动海绵清洗头转动,脱模剂从外界补入横管内,经过旋转接头、竖管、侧孔,被海绵清洗头吸收,并在海绵清洗头不断转动的过程中涂抹在试模的内壁上。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海绵清洗头的转动进行脱模剂的涂抹,涂抹的均匀度更好,可确保试模的整个表面均被脱模剂覆盖,同时,由于稳定套套设在试模上,能够形成对竖管下端形成一定的支撑,因此竖管在转动的过程中也更加的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共建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昆明共建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357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