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验设备排气装置和实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37299.0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79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圆瑾;郑彬;张静楠;戴丽君;余延安;曾文杰;邱盛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金闽再造烟叶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5/00 | 分类号: | B08B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张靖靖 |
地址: | 3506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验 设备 排气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设备排气装置和实验设备,其中实验设备排气装置包括集风罩(1)、第一输送管(2)和第二输送管(3),第一输送管(2)与集风罩(1)流体连通,第二输送管(3)与第一输送管(2)的远离集风罩(1)的一端连接,第二输送管(3)包括被配置为可伸缩且相对于集风罩(1)可转动的输送部。实验设备包括实验设备排气装置。本实用新型排气装置的灵活性较高,排气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设备排气装置和实验设备。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做各类实验时,难免会产生各种气体,比如废气、有毒气体或者烟雾等。为了保持实验室内的空气质量,需要安装排气装置进行排气,以达到换气的效果。
目前,在实验室安装的排气装置通常设置在墙壁的某个角落,距离气体产生的位置较远,排气效果不太理想;而且,在实验室内通常会进行多种实验,气体的产生位置也是不固定的,目前的排气装置无法适应这种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实验设备排气装置和实验设备,提高排气装置的灵活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实验设备排气装置,包括:
集风罩;
第一输送管,与集风罩流体连通;和
第二输送管,与第一输送管的远离集风罩的一端连接,第二输送管包括被配置为可伸缩且相对于集风罩可转动的输送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部包括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和第三输送部,第三输送部连接于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之间,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被配置为可伸缩且相对于集风罩可转动,第三输送部采用硬质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部包括内壁和与内壁连接的外壁,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中空腔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部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设置于中空腔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包括金属丝。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壁和外壁一体成型且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管包括第四输送部、第五输送部和转接头,转接头连接于第四输送部与第五输送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头被配置为使第四输送部和第五输送部之间成固定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头被配置为使第四输送部和第五输送部能够发生相对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实验设备,包括上述的实验设备排气装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第二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包括被配置为可伸缩且相对于集风罩可转动的输送部,这样可以根据待排出气体所产生的位置调节集风罩的位置,使集风罩尽量靠近气体的产生位置,使气体能够更加直接和快速地进入集风罩,进而通过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排出,实现较好的排气效果,而且还能满足实验室气体产生位置不固定的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验设备排气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验设备排气装置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金闽再造烟叶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金闽再造烟叶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372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轴加工用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边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