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37704.9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27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秦振坤;沈建伟;胡清;吴松;黄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汇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62 | 分类号: | A01G18/62;A01G18/69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涂柳晓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原 特色 食用菌 菌种 培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包括基座,所述第二管套的内壁且位于第二支撑架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远离第二管套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管套,所述第三管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横板,所述第三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表面设置有喷雾嘴,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且位于连接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日照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管套与支撑架增加或者减少培育层数,拆卸方便,偏于运输,连接管与连接座,使在所需的横板下安装喷雾嘴与日照灯,不浪费资源,万向轮使整个培育架方便移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育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
背景技术
来源于自然界大量的食用菌,从中经分离并筛选出有用菌种,再加以改良,贮存待用于生产。原意是指孢子(相当于植物的种子),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经过人工培养的纯菌丝体连同培养基质一同叫做菌种。
目前现有的培育架,安装麻烦,不便于运输,安装后的培育架移动麻烦,日照灯与液体滴灌会造成一定的浪费,因此需要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来解决以上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基座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管套,所述第一管套的内壁且位于第一支撑架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远离第一管套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管套,所述第二管套的内壁且位于第二支撑架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远离第二管套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管套,所述第三管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横板,所述第三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表面设置有喷雾嘴,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且位于连接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日照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三管套的内壁且位于第三支撑架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导轨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顶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管套的前表面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螺帽,所述第一管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前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与通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通过螺纹杆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管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基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传统技术相比,该食用菌菌种培育架,通过管套与支撑架增加或者减少培育层数,拆卸方便,偏于运输。
2、与传统技术相比,该食用菌菌种培育架,增加了连接管与连接座,使在所需的横板下安装喷雾嘴与日照灯,不浪费资源,万向轮使整个培育架方便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汇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汇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377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羊肚菌菌种培育恒温房
- 下一篇:道地中药材水肥循环灌溉系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