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成型式桡动脉压迫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39100.8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65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 成型 桡动脉 压迫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体成型式桡动脉压迫固定装置,包括垫块,所述垫块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远离垫块的一侧粘接有粘接有掌部固定机构,所述第一魔术贴远离垫块的一侧粘接有第三魔术贴,所述第三魔术贴远离垫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柔性带。本实用新型先通过掌部固定机构,将病人手掌固定在垫块上,然后将固定板放置在病人手臂上,并将第三魔术贴粘在第一魔术贴上,此时,转动内螺纹筒,通过第二螺纹柱,使固定板按压病人手臂,进而将病人手臂固定在垫块上,防止医生对病人进行穿刺时,病人手臂因疼痛发生移动,导致穿刺成功率较低,并且使操作时间较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成型式桡动脉压迫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经研究表面手掌背曲垂直固定法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操作耗时上具有优势,可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手掌背曲垂直固定法的操作步骤为,操作者左手大拇指略托住患者手臂,持针的右手掌根抵住患者掌根,使患者掌面向下压使之背曲40°成反弓状,左手食指指尖触摸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以指腹为中点轻轻旋转90°,左手中指与食指并拢,两指尖连线与血管走向垂直,分别按压于所选动脉的两侧,右手持针以45°斜刺入左手指尖与动脉形成的小三角区域,采血后拔针压迫。
手掌背曲垂直固定法在老年患者行桡动脉穿刺上可以提高一次成功率,降低疼痛感。但在穿刺时,病人因疼痛,容易使手臂发生移动,进而导致穿刺成功率较低,并且使穿刺操作时间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在穿刺时,病人因疼痛,容易使手臂发生移动,进而导致穿刺成功率较低,并且使穿刺操作时间较长,而提出的一种一体成型式桡动脉压迫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体成型式桡动脉压迫固定装置,包括垫块,所述垫块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远离垫块的一侧粘接有粘接有掌部固定机构,所述第一魔术贴远离垫块的一侧粘接有第三魔术贴,所述第三魔术贴远离垫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柔性带,所述第二柔性带位于掌部固定机构的左侧。
所述第二柔性带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第二柔性带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一螺纹柱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的底部与第二柔性带的上表面接触。
所述支撑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上表面和支撑板的底部均滑动连接有挡环,所述挡环的内壁与内螺纹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内螺纹筒的表面与限位机构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垫块的上表面为斜面。
优选的,所述掌部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柔性带,所述第一柔性带靠近垫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二魔术贴靠近垫块的一侧与第一魔术贴远离垫块的一侧粘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柱,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上表面与挡环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挡板的内壁与内螺纹筒的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和第二螺纹柱的中心在同一垂线上,所述固定板的底部粘接有柔性垫。
优选的,所述第二柔性带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柔性带以内螺纹筒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未经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391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及发动机的机油泵
- 下一篇:输液泵及其阻塞压力报警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