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控防眩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43021.4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60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文;赵阳光;李海峰;范辉;王慧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萃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5;G02F1/133;G09F9/00;H04N7/18;B60R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控防眩 后视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防眩后视镜,包括:外壳;触控层;吸收型偏光层;液晶调光层;反射型偏光层,所述吸收型偏光层的吸收轴偏振方向与所述反射型偏光层的反射轴偏振方向相互平行或相互垂直;所述液晶调光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第一透明电极、第一配向层、液晶层、第二配向层、第二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位于靠近所述吸收型偏光层的一侧,所述吸收型偏光层、所述液晶调光层和所述反射型偏光层均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触控层的触控面面向观察者一侧且所述触控层的四周与所述外壳的内侧临近。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防眩后视镜无重影、防眩速度快,并且便于操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防眩后视镜。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汽车内后视镜不仅功能单一,后路视野也严重受限,所以近几年带显示屏的流媒体后视镜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简单来说,流媒体后视镜通过安装在车外尾部的后拉摄像头,捕捉到车后的路况信息,实时传输到车内后视镜中的显示屏幕上,驾乘人员通过观看显示屏幕就能获知后方路况,与传统的镜面反射后视镜相比,流媒体后视镜观测到的视野更宽,在雨雾天气同样拥有较佳的效果。
虽然近几年流媒体后视镜在业内发展迅速,相关产品琳琅满目,但还是存在不少影响安全性及体验性的问题待解决,比如重影、显示亮度低、发热严重、成本高、安装复杂、适配性低、不具备自动防眩或防眩速度慢、手动按键操作复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无重影、防眩速度快,便于操控的触控防眩后视镜。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防眩后视镜,所述触控防眩后视镜包括:外壳;触控层;吸收型偏光层,所述吸收型偏光层位于所述触控层之下;液晶调光层,所述液晶调光层被与所述吸收型偏光层基本上尺寸一致地设置在所述吸收型偏光层之下;反射型偏光层,所述反射型偏光层被与所述液晶调光层基本上尺寸一致地设置在所述液晶调光层之下,所述吸收型偏光层的吸收轴偏振方向与所述反射型偏光层的反射轴偏振方向相互平行或相互垂直;所述液晶调光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第一透明电极、第一配向层、液晶层、第二配向层、第二透明电极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位于靠近所述吸收型偏光层的一侧,所述吸收型偏光层、所述液晶调光层和所述反射型偏光层均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触控层的触控面面向观察者一侧且所述触控层的四周与所述外壳的内侧临近。
优选地,所述外壳与所述触控层临近位置处具有台阶部,所述触控层边缘底部位于所述台阶部上并固定于所述台阶部。
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光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所述光传感器探测环境光的变化并反馈信息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信息电控调节施加给所述液晶层的电压。
优选地,所述光传感器包括朝向所述触控防眩后视镜前方的前光传感器和朝向所述触控防眩后视镜后方的后光传感器。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反射型偏光层背离所述液晶调光层一侧的显示模组。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层和所述吸收型偏光层之间的第一连接层、位于所述反射型偏光层和所述显示模组之间的第二连接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层为胶层,所述第二连接层为防尘海绵。
优选地,所述触控层包括保护玻璃层和触控功能层,所述保护玻璃层内侧边缘设置有丝印区域。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朝向观察者一侧的前壳和背离观察者一侧的后壳,所述前壳包括至少一个卡扣,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卡置于所述卡扣内。
优选地,还包括前摄像头模块、前摄像头转接线、后摄像头模块和后摄像头转接线,所述前摄像头模块通过所述前摄像头转接线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后摄像头模块通过所述后摄像头转接线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萃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萃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430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