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油滤清器油压测量组件及机油滤清器油压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48332.X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85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笛;胡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20 | 分类号: | F01M1/20;F01M11/03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油 滤清 油压 测量 组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油滤清器油压测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油滤清器油压测量组件及机油滤清器油压测量装置。该机油滤清器油压测量组件包括盘体、柱体、入口油压测量接头及出口油压测量接头,所述盘体上设置有多个进油孔,所述柱体内形成轴向贯通的出油孔,所述盘体上设置有沿其径向延伸的进油压力测量口及出油压力测量口,所述进油压力测量口的内端与进油孔相通,所述出油压力测量口的内端与出油孔相通,所述入口油压测量接头插接在所述进油压力测量口内,所述出口油压测量接头插接在所述出油压力测量口内。本申请的入口油压及出口油压的测量点在机油滤清器油压测量组件上,无需在发动机缸体上打孔,可避免损坏缸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油滤清器油压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油滤清器油压测量组件及机油滤清器油压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工作时,零件摩擦表面产生的金属磨屑、大气中的尘埃以及燃料燃烧不完全所产生的炭粒都会渗入机油中,机油本身也因受热氧化而产生胶状沉淀物,这些杂质都会混合在机油中。如果把这样的脏机油直接送到运动零件表面,机油中的机械杂质就会成为磨料,加速零件的磨损,并且引起油道堵塞及活塞环、气门等零件胶结。因此,必须在发动机润滑系统中设置机油滤清器,使循环流动的机油在送往运动零件表面之前得到净化处理,保证摩擦表面的良好润滑,延长其使用寿命。
现在一般中小型发动机普遍使用旋装式一次性机油滤清器,国家机械行业标准称之为旋装式机油滤清器总成。旋装式机油滤清器是由强度较高的薄钢板拉制成的壳体和装在壳体内的滤芯组成。壳体上的螺纹法兰盘冲有多个进油孔,壳体上的密封件固定板上压制有密封圈槽,以使装密封圈。壳体内的滤芯主要由滤芯中心管、微孔滤纸、上端盖及上端盖组成。滤芯中心管是滤芯的骨架,用薄钢板制成,滤芯中心管的管壁上加工出许多圆通孔。微孔滤纸一般都折叠成纸扇形和波纹形以保证最小体积内有最大的过滤面积,并提高滤芯的刚度,滤芯的滤纸是采用规定的机油滤纸,并按照滤纸性能要求用滤芯与上、下端盖经热固化处理而粘合在一起的。
在发动机开发过程中,检查油压偏低的问题或验证发动机润滑系统的设计需要测量机油滤清器的入口及出口处的油压。
目前为了测量机油滤清器的入口及出口处的,通常需要在发动机的缸体上钻孔,安装测油压座。该测量方案,存在加工周期长、成本不断累增的弊端,缸体钻孔时存在损坏的风险。同时,测量点位置在缸体上,距离机油滤清器的实际入口、出口有一定距离,测量结果有一定的系统误差。测量点附近空间往往狭窄,很难甚至是无法布置测量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测量方案,通常需要在发动机的缸体上钻孔,缸体钻孔时存在损坏风险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机油滤清器油压测量组件及机油滤清器油压测量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油滤清器油压测量组件,包括盘体、柱体、入口油压测量接头及出口油压测量接头,所述盘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盘体两端的多个进油孔,所述柱体内形成轴向贯通的出油孔,所述进油孔与出油孔隔绝,所述盘体上设置有沿其径向延伸的进油压力测量口及出油压力测量口,所述进油压力测量口的内端与进油孔相通,所述出油压力测量口的内端与出油孔相通,所述入口油压测量接头插接在所述进油压力测量口内,所述出口油压测量接头插接在所述出油压力测量口内;
所述盘体的轴向第一端可旋接在发动机油底壳的机油滤清器安装位置上,所述盘体的轴向第二端可与机油滤清器旋接,所述进油孔的一端与发动机油底壳上的进油口相通,所述进油孔的另一端与机油滤清器的进油孔相通,所述出油孔的一端与发动机油底壳上的出油口相通,所述出油孔的另一端与机油滤清器的滤芯中心管的内孔相通。
可选地,所述柱体包括突出所述盘体的轴向第一侧端面的第一柱体及突出所述盘体的轴向第二侧端面的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与发动机油底壳上的出油口相通,所述第二柱体可插接在机油滤清器的滤芯中心管内并与机油滤清器的滤芯中心管的内孔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483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户外防潮箱柜
- 下一篇:一种应用在切剥线机构上的凸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