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雨水灌溉植物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50425.6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87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思敏;邸苏闯;潘兴瑶;刘洪禄;于磊;张书函;卢亚静;赵飞;王丽晶;薛志春;尤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0;A01G27/02;E04B2/00;E03B3/02;E03F5/10;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秦广成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雨水 灌溉 植物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雨水灌溉植物墙系统,包括:植物墙;雨落管,底端连接有初雨弃除装置,初雨弃除装置具有弃流腔和存储腔,弃流腔适于与外界连通,存储腔连通有第一管路;雨水收集装置,内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进水口与第一管路连接,出水口连接有水泵,水泵与第二管路连通,第二管路延伸至植物墙的顶端;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电控流量调节阀,雨水收集装置上还设有补水口,补水口适于与补水装置连通;自动控制装置,分别与电控流量调节阀、水泵以及水位传感器信号连接;土壤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植物墙内,并与自动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雨水灌溉植物墙系统实现了对植物墙的自动灌溉,提高了灌溉的自动化程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灌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雨水灌溉植物墙系统。
背景技术
大多屋顶雨水通过屋面雨落管收集后会直接流向路面,缺乏配套雨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对雨水未能实现收集利用,造成水土流失的同时也造成水资源浪费。
植物墙作为一种生态环保型建筑,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可以绿化环境,降低空气污染物浓度,减少温室气体,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环境质量。雨水收集后能够用来灌溉植物墙,但目前的植物墙技术灌溉频率高设备复杂、需要人工频繁维护、自动化程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雨水灌溉植物墙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工进行实时维护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自动雨水灌溉植物墙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雨水灌溉植物墙系统,包括:
植物墙;
雨落管,底端连接有初雨弃除装置,所述初雨弃除装置具有弃流腔和存储腔,所述弃流腔适于与外界连通,所述存储腔连通有第一管路;
雨水收集装置,内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进水口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出水口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与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延伸至所述植物墙的顶端;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电控流量调节阀,所述雨水收集装置上还设有补水口,所述补水口适于与补水装置连通;
自动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电控流量调节阀、所述水泵以及所述水位传感器信号连接;
土壤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植物墙内,并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信号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内部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将所述雨水收集装置的容纳腔分别成过滤腔和净水腔,所述净水腔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雨水收集装置的顶部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溢水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植物墙包括:
支架;
定植篮,具有多个,间隔地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定植篮内放置有可拆卸的植物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植篮在所述支架上倾斜30°~50°角度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植篮与所述植物杯之间设置有吸水基质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植篮的底部和/或侧壁上具有透水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管路上连通有适于对所述植物墙进行定向滴灌的滴灌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初雨弃除装置为翻斗式、浮球式或电磁阀控制式。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504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隧道结的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加速器质控的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