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井下煤尘与瓦斯协同防治喷洒试剂调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51800.9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35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波;李树刚;双海清;林海飞;白杨;闫冬洁;赵鹏翔;丁洋;魏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5/06 | 分类号: | E21F5/06;E21F17/1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胡东东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井下 煤尘 瓦斯 协同 防治 喷洒 试剂 调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巷道的降尘和瓦斯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煤尘与瓦斯协同防治喷洒试剂调剂装置。包括试剂容器、注液泵、阀门、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高压软管和三通接头,所述试剂容器通过高压软管与注液泵入口相连,注液泵出口、阀门、第一流量计、三通接头入口接口依次通过高压软管相连,三通接头另一入口处连接第二流量计。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溶液配制过程中的间断供液问题,不需要人为去配置表面活性剂溶液,减少工作量;实现了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持续供给;可以实现即连即用,方便拆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井下巷道的降尘及瓦斯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煤尘与瓦斯协同防治喷洒试剂调剂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在掘进或回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煤尘;据统计,煤巷在掘进过程中每分钟能产生818.3mg/m3粉尘,严重污染井下工作环境。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粉尘浓度的工作环境会导致不可逆的、致命性的肺部疾病,目前主要表现为尘肺病(CWP)、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由国际职业健康协会2019年公布的职业病数据可知,尘肺病确诊病例占所有职业病例的90%,并以每年2.0~2.5万例的速度逐年增长。因此,开展煤矿井下煤尘的防治试验,控制工作面粉尘浓度,对改善工作面环境,保障工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而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开采扰动和卸压的影响,瓦斯通常会从落煤快速解吸至采煤工作面,导致采煤工作面和上隅角瓦斯超限,从而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开展煤矿井下瓦斯的解吸抑制试验,降低瓦斯解吸速率,对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方法是表面活性剂或润湿剂按照一定比例掺入水中,通过喷洒或者喷雾的方式润湿煤层,润湿剂是通过降低其表面能,能使固体物料更易被水浸湿的物质的表面活性剂,由亲水基及亲油基组成。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亲油基附着于固体表面,亲水基向外伸向液体中,使液体在固体表面形成连续相,这就是润湿作用的基本原理。
目前已有表面活性剂或其他液体的添加方式主要是通过溶液缸现配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通过搅拌混合均匀之后直接用于喷洒或注水,该方法的缺点是需要配置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该配置过程需要的工作量较大,而且配制溶液的过程,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供给会间断,注入过程不能连续。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煤尘与瓦斯协同防治喷洒试剂调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用于煤矿井下煤尘与瓦斯协同防治喷洒试剂调剂装置,包括试剂容器1、注液泵2、阀门3、第一流量计4、第二流量计6、高压软管和三通接头5,所述试剂容器1通过高压软管与注液泵2入口相连,注液泵2出口、阀门3、第一流量计4、三通接头5入口接口依次通过高压软管相连,三通接头5另一入口处连接第二流量计6。
试剂容器中盛装表面活性剂,注液泵抽取表面活性剂,阀门控制表面活性剂流量,第一流量计检测表面活性剂流量,第二流量计检测注水流量,根据两个流量值调节阀门使得两者流量比例达到理想配比,得到最优配比的表面活性剂溶液。
优选的,所述阀门3为电磁阀,所述第一流量计4和第二流量计6为电子流量计,所述电磁阀和电子流量计与控制系统7电性相连,所述控制系统7包括控制器、信息录入单元、信息输出单元,所述信息录入单元包括手动输入端、显示屏,手动输入端和显示屏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以此实现表面活性剂流量的自动控制,在控制器上预设溶剂溶质比,电子流量计将溶剂溶质的流量实时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开合大小控制表面活性剂流量达到预设溶剂溶质比。
优选的,所述试剂容器内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连接有蜂鸣器。当试剂容器内试剂即将耗完时达到报警的效果,防止断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518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管式光热储能供暖系统
- 下一篇:一种单井多级地下水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