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拆分的连体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52278.6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63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叶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可兴;叶欣任 |
主分类号: | B65D23/00 | 分类号: | B65D23/00;B65D21/0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拆分 连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分的连体瓶,包括盖体、上瓶体和下瓶体,上瓶体的底部凹出口与下瓶体上端的凸出口密封螺接,上瓶体底部凹出口内有密封件和内置装置,内置装置上有带凸起的尖锐部分,上瓶体与下瓶体处于隔离连接状态后,通过挤压推动内置装置,内置装置的凸起尖锐部分破坏底部密封件,打通两个瓶体的空间,不启用内置装置时,通过旋转插拔,可以使上、下瓶体脱离,成为两个独立瓶体。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1)将瓶体分为两个可拆分的部件,有效解决了瓶体之间的隔离、融通和分离问题;2)同规格接口的瓶体方便连接,增加存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尤其是一种瓶。
背景技术
现有瓶子通常以独立的个体呈现,即一个瓶子无法有效容纳两种以上的物质,可拆分的连体瓶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公告号为CN 202193260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体瓶”,其通过简单的插接实现两种瓶体的衔接功能。此种通过简单方式实现衔接功能的方式存在着严重缺陷,由于一些物质的形态不定,如液体、气体、粉末,插接处密封问题和融通问题不能真正解决,实现整合和拆分的功能不能实现,因而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衔接,存在渗漏、不能有效融通的问题。又比如,如果实现两瓶矿泉水进行连通,两瓶体之间没有特殊的装置是不能实现有效衔接,产生渗漏。
另外,在没有特殊的方法和装置的情况下分离两个瓶体,插拔操作容易引错误的结果,反而容易造成瓶体融合,达不到真正的分离和融合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两个瓶体之间的无法有效融通、分离、渗漏、误操作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分的连体瓶,将两个独立的瓶体,通过设置螺旋接口处的密封、融通装置,而完成两个瓶体的有效融通和分离。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分的连体瓶,包括盖体、上瓶体、下瓶体,上、下瓶体的顶端均为凸起的外螺旋出口,上瓶体下端底部有凹入上瓶体内部的内螺旋出口,凸出口和凹出口的规格大小根据需要设计,下瓶体的顶部出口通过上瓶体底部的凹入出口进行螺口连接,通过连接后成为一个瓶体,上瓶体的底部出口的内螺口顶部是通过薄型材质密封的,在密封材质下方的内螺口内,安放有内置装置,内置装置是上部边缘为尖锐材质的圆环,圆环外侧带有小凸起,与内螺口紧密相嵌,圆环顶部的尖锐部分正好接触到上瓶体的底部出口密封处,当下瓶体顶部螺口上旋后,挤压圆环,圆环边缘的小突起沿着内螺口的轨迹螺旋向上运动,将上瓶体底部密封破坏,并形成一个缺口,将两个容器融通,盖体、上瓶体、下瓶体此时成为一个完整的容器。
上述的可拆分的连体瓶,所述盖体作为密封盖,内置螺口,起到密封的作用。
上述的可拆分的连体瓶,所述上体瓶有两个可打开的出口,上出口与盖体螺接,下出口凹入瓶体,下出口顶部被薄型材质密封,在未被内置圆环装置破坏密封时,是独立的一个容器,用于存储同一种物质。
上述的可拆分的连体瓶,所述下体瓶有凸出口,与上体瓶的底部凹处进行螺口旋接,正常状态是接触到内置圆环的底部,当上体瓶保持不动时,下体瓶向右旋转到达指定位置后,将圆环顶入上体瓶下部的密封膜,破坏密封,达到融通的效果,当上体瓶保持不动,下体瓶向左旋转指定位置后,上、下体瓶可以分离,成为两个独立瓶体,下体瓶可以是未被破坏的上体瓶,外观可以是圆柱型、立方体等多种形状。
上述的可拆分的连体瓶,所述内置装置位于上体瓶的下部出口的螺口内,并处于内螺口最上端,圆环的外径与螺口内径保持顺畅相嵌,内螺口在圆环下方有卡,用来保护圆环不会从内螺口滑落,圆环上部有尖锐凸起,在圆环下方受到挤压后,向上运动,将上瓶体的底部密封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分的连体瓶采用了内置装置,有效解决了两个瓶体之间的密封与融通缺陷。将两个瓶体连接后,既可以实现液体物质之间的隔离、融通与分离,也可以实现液体与固体物质、固体物质之间的隔离、融通与分离,可方便地根据所需情况,选取存储物质的种类,尤其是能够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先分类隔离,保证了不同物质的形态在初始时不受影响,有需要时再完成融通或者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可兴;叶欣任,未经叶可兴;叶欣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522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交通用钢模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燃气壁挂炉热回收平衡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