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感染的细胞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53415.8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66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震东;张晓娟;崔永东;王国华;夏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端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朱虹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高新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染 细胞培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感染的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盖板,盖板内同轴心套设内盖板,内盖板下部外壁环形阵列有若干弹簧按压块,培养皿侧壁上环形阵列有若干与弹簧按压块对应设置的定位板,定位板为L形结构,且定位板竖直段开设有供弹簧按压块适配贯穿的定位口,盖板侧壁上对应于弹簧按压块处开设有操作口,操作口处铰接连有防护罩,本申请培养装置可一体化固定,密封防感染性强,且不易碰撞倾倒,安全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感染的细胞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使之生存、生长、繁殖并维持主要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方法,细胞培养也叫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正规名词为细胞培养技术,不论对于整个生物工程技术,还是其中之一的生物克隆技术来说,细胞培养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大规模克隆,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由一个细胞经过大量培养成为简单的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这是克隆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克隆,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中重要和常用技术,通过细胞培养既可以获得大量细胞,又可以借此研究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的合成代谢、细胞的生长增殖等。
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细胞培养装置对细胞进行培养,培养皿是一种常规的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目前很多实验室细胞培养就需要用到培养皿进行观察,现有的实验室细胞培养用防污染型培养皿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现有的实验室细胞培养用防污染型培养皿虽然都配备一个盖子用来基本防污染,但是毕竟和培养皿本体不是一体式结构,容易丢失,导致细菌污染培养皿内细胞。
2.现有的实验室细胞培养用防污染型培养皿在放置时,可能会因为晃动或者外力碰撞,导致培养皿本体掉落,培养皿本体基本为易碎的玻璃制成,使得培养皿损坏,细胞培养失败的风险,因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盖合稳定、防意外感染的细胞培养装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感染的细胞培养装置,可一体化固定,密封防感染性强,且不易碰撞倾倒,安全实用。
一种防感染的细胞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盖板,盖板内同轴心套设内盖板,内盖板下部外壁环形阵列有若干弹簧按压块,培养皿侧壁上环形阵列有若干与弹簧按压块对应设置的定位板,定位板为L形结构,且定位板竖直段开设有供弹簧按压块适配贯穿的定位口,盖板侧壁上对应于弹簧按压块处开设有操作口,操作口处铰接连有防护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盖板、内盖板为均为下端未封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内盖板与培养皿适配盖合且内盖板上部内壁设有抗菌密封垫,盖板为透明材质的高强塑料合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培养皿底部外壁环形阵列有若干连接柱,连接柱底端设有吸盘垫,用于培养皿与操作台间的吸附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弹簧按压块、定位板、防护罩、连接柱对应设置,均至少设有2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连接柱为n形空心结构,连接柱远离培养皿的竖直段端口与吸盘垫连通,连接柱与培养皿外壁固连的竖直段为封口设置且内部适配插接有竖直活塞杆,竖直活塞杆活动贯穿延伸至定位板水平段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竖直活塞杆与连接柱活动贯穿处设有密封垫用于保证连接柱内腔的密封性,连接柱靠近培养皿的竖直段底部侧壁开设有气孔用于适应气压调控,气孔上配设有密封塞。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细胞培养装置,可一体化固定,密封防感染性强,且不易碰撞倾倒,安全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端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端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534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