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报警系统的螺旋弯管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55263.5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26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甄茂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甄别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1/06 | 分类号: | B21D11/06;B21D11/22 |
代理公司: | 芜湖众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8 | 代理人: | 端木传斌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报警 系统 螺旋 弯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报警系统的螺旋弯管机包括箱体、主轴箱机构、用于弯管的原料管、弯管模具和螺距控制机构,弯管模具的一端设有用于弯管的弯管凹槽轮,主轴箱机构的横向设置在弯管凹槽轮的底部,原料管通过弯管模具的弯管凹槽轮与所述主轴箱机构连接,弯管模具远离弯管凹槽轮的一端与所述螺距控制机构连接,弯管模具可通过螺距控制机构横向移动以控制原料管弯管后的螺距,螺距控制机构与主轴箱机构对应横向设置在箱体上,箱体上设置有防护网,防护网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操作面板,防护网的顶端设置有感应报警机构。此方案可在弯管半径、弯管角度和弯管截面变形率的控制技术上有较高的提升,且弯管机会在发生意外时发出报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报警系统的螺旋弯管机。
背景技术
现如今常用的弯管机使用的模具是对碳钢管的弯管,而对于合金钢管的弯管技术不够成熟,由于不同材质的不同特性,缺乏相应的技术累积,往往无法得到理想的弯管截面变形率和弯管角度。
单纯的电动式弯管机对于模具的打造过程不好控制,由于存在设计的盲区,容易造成失稳现象和共振问题,同时控制电路也缺乏相应的设计经验,市面上急需一种对弯管半径、弯管角度和弯管截面变形率有较高技术提升的弯管机,且现在市面上的弯管机安全性较低,一旦发生故障若不安装报警器的弯管机可能导致极大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报警系统的螺旋弯管机,可在弯管半径、弯管角度和弯管截面变形率的控制技术上有较高的提升,且弯管机会在发生意外时发出报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箱体、主轴箱机构、用于弯管的原料管、弯管模具和螺距控制机构,弯管模具的一端设有用于弯管的弯管凹槽轮,主轴箱机构的横向设置在弯管凹槽轮的底部,原料管通过弯管模具的弯管凹槽轮与所述主轴箱机构连接,弯管模具远离弯管凹槽轮的一端与所述螺距控制机构连接,弯管模具可通过螺距控制机构横向移动以控制原料管弯管后的螺距,螺距控制机构与主轴箱机构对应横向设置在箱体上,箱体上设置有防护网,防护网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操作面板,防护网的顶端设置有感应报警机构。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带有报警系统的螺旋弯管机,所述主轴箱机构由主轴控制箱、磨盘、弯管连接器、副控制箱和主轴组成,主轴控制箱和副控制箱固定设置在箱体的两端,磨盘与主轴控制箱连接,磨盘通过设置的联轴器与主轴的一端连接,主轴的另一端与副控制箱连接,弯管连接器固定在磨盘的圆周上跟随磨盘旋转,所述原料管的一端固定在弯管连接器的固定孔中,原料管螺旋围绕在主轴的表面,所述弯管模具的弯管凹槽轮通过所述原料管设置在主轴的表面顶部。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带有报警系统的螺旋弯管机,所述弯管模具由弯管凹槽轮和螺旋套组成,弯管凹槽轮通过所述原料管设置于所述主轴的表面顶部,弯管凹槽轮的凹槽尺寸与所述原料管的尺寸相对应,螺旋套设置在弯管模具靠近所述螺距控制机构的一端并与螺距控制机构连接。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带有报警系统的螺旋弯管机,所述螺距控制机构包括安装板、导向板、调节杆、丝杆、限位块、角接触球轴承、螺距电机和 HO系列油压缸,其中,安装板设置在螺距控制机构的底部,导向板设置在安装板上,安装板远离螺距电机的一端上设置有限位块,调节杆一端通过丝杆连接螺距电机且另一端通过导向板的底部连接安装板上的限位块,安装板的一侧部设有角接触球轴承,HO系列油压缸设置在安装板内且位置与调节杆对应,丝杆通过调节杆与所述弯管模具的螺旋套连接。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带有报警系统的螺旋弯管机,所述H0系列油压缸使用的缸筒是用于避免焊接时变形的缸筒。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带有报警系统的螺旋弯管机,所述操作面板包括固定在所述防护网表面的液晶显示屏和位于液晶显示屏一侧的开关拉闸,液晶显示屏的通信串口与所述主轴箱机构和所述螺距控制机构的通信串口连接,液晶显示屏上设置有调速按钮,调速按钮的信号输出端与螺距控制机构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开关拉闸的信号输出端与主轴箱机构的主轴控制箱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甄别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甄别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552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