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缺损桥接修复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59418.2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94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潘学坤;沈立启;刘林;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1/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牛林涛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 缺损 修复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缺损桥接修复导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管,导管两端头的外壁上间隔设有连接孔,导管上设有注药管、引流管,并分别在注药管、引流管的端头设有密封帽,密封帽与注药管、引流管通过拉绳连接。通过导管将缺损的神经进行桥接,促进神经缺损端的恢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缺损桥接修复导管。
背景技术
临床上手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常采用断端再接、自体组织移植 (如神经、血管、脱细胞基质等)等修复,然而自体组织来源有限,且会造成供区的永久性损伤;断端张力过大会导致神经继发性坏死;通过导管构建的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桥接修复神经缺损是具备前景的治疗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神经缺损桥接修复导管,通过导管将缺损的神经进行桥接,促进神经缺损端的恢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内容实现的:
一种神经缺损桥接修复导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管,导管两端头的外壁上间隔设有连接孔,导管上设有注药管、引流管,并分别在注药管、引流管的端头设有密封帽,密封帽与注药管、引流管通过拉绳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为可降解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的材质为聚乳酸聚乙醇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该神经缺损桥接修复导管将断端的神经连接到一起,分散神经缺损端的张力,防止神经继发性坏死,促进神经断端的恢复;并通过注药管加注促进恢复的药液,引流管引出产生的废液,促进神经缺损端的恢复。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神经缺损桥接修复导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导管,2-连接孔,3-注药管,4-引流管,5-密封帽,6-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加清晰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做以下描述:
实施例
参阅图1所示,一种神经缺损桥接修复导管,包括导管1,所述导管1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管,导管1两端头的外壁上间隔设有连接孔2,导管1上设有注药管3、引流管4,并分别在注药管3、引流管 4的端头设有密封帽5,密封帽5与注药管3、引流管4通过拉绳6 连接。
所述导管1为可降解材料。
所述导管1的材质为聚乳酸聚乙醇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未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594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