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出水除臭消毒复氧耦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60644.2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95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叶长兵;周志明;倪宝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溪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出水 除臭 消毒 耦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水除臭消毒复氧耦合装置,包括长方体型截污除臭室、消毒主体和多级复氧功能区;截污除臭室的底部设置有过水孔,消毒主体包括若干个中空的消毒渠,每个消毒渠通过过水孔与截污除臭室相连通,每个消毒渠底部中央安装有完全浸没式自动化消毒模块;多级复氧功能区包括若干个折流板,折流板错落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消毒渠的相对的侧面上;折流板与导流板之间存在间隙,折流板与导流板之间间隙自上而下所占空白区域为进气道,所述消毒渠的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阻流片。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基建成本低、管理方便、高效低耗,可同时实现出水的除臭、消毒和复氧,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方面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出水除臭消毒复氧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河道断面考核”、“黑臭水体治理”、“剿灭劣Ⅴ类水”等行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新一轮提标改造在全国多地相继拉开序幕,提质增效已经成为当前污水处理行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思考和讨论的热点。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但也出现了部分技术因进水特征、气候要素、管理水平和运营费用等因素制约而未能大面积推广应用。面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更严格的出水标准,设计出工程投资低、运行维护方便和节能降耗的提质增效新方案才能有效释放污水处理厂的能力。
末端出水强化是提质增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进一步去除出水中残余污染物,如氮磷营养盐、悬浮物、挥发性恶臭气体及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提高出水质量,提升出水观感。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经济、高效和安全的强化技术消除出水臭味,杀灭病原微生物,规避对人体健康潜在的威胁,同时增加出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态环境需求。
目前,出水除臭的方法有物理法(吸附、水洗和稀释),化学法(化学氧化、化学吸收和燃烧法)和生物法(微生物代谢)。如设备与构筑物加罩全程密封物理除臭法,将收集到的尾气采用气管高空排放稀释除臭,此方法不改变和消除恶臭物质,利用物理技术将臭气进行转移和扩散;化学法因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物质臭氧、强酸和强碱等成本较高,且容易产生有毒有害副产物;利用活性污泥生物降解功能除臭可控性好、效果佳,但易造成污泥膨胀和带来后续污泥处置难题。
主要的消毒技术有紫外线、超声波、液氯和臭氧消毒等。其中,超声波杀菌由于噪音大,成本相对较高,应用较少;臭氧消毒基建工艺占地大,运行维护困难,需消耗大量臭氧运行费用高;紫外线工艺因无化学药剂使用、无二次污染物和广谱杀菌等特点,在污水处理厂应用较为广泛,但也受消毒水质(悬浮物、浊度、透光率)和自身运行条件(光强度、接触时间)的影响导致消毒效果不稳定。
经过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虽然水质极大改善,但仍残留少量氮磷营养盐、病原微生物甚至新兴污染物(如,微塑料、抗生素和干扰素),少量硫化氢和氨气等易溶于水通常带有臭味且溶解氧含量水平低,排入自然水体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潜在环境风险,对周边居民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现有技术功能相对单一,难以同时兼具除臭、消毒和复氧功能;除臭和消毒过程中使用大量化学药剂产生消毒副产物引发环境风险,运行和维护成本较高且难以推广应用;出水复氧工作尚未见报道,在污水处理中鲜有应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出水除臭消毒复氧耦合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出水除臭消毒复氧耦合装置,可有效去除出水臭味,实现对出水中有害病原微生物的杀灭,同时促进出水复氧增强受纳水体的自净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水除臭消毒复氧耦合装置,
包括长方体型截污除臭室、消毒主体和多级复氧功能区;所述截污除臭室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进水口,截污除臭室上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与设置有进水口的侧面相对设置;所述导流板的底部设置有过水孔,所述截污除臭室的顶部设置有保护加高,所述保护加高设置在进水口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溪师范学院,未经玉溪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606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镜室的被动减振隔振地基结构
- 下一篇:一种瓷砖施工用防坠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