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从底部增氧的鱼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64292.8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93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胥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胥德强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92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部 鱼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从底部增氧的鱼池,包括鱼池本体、排水口,和设置在鱼池本体内用于给鱼池增氧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增氧装置包括氧气罐、用于运输氧气的管道和用于打开或关闭管道的阀门,氧气罐位于鱼池本体外部,管道包括运输管和排气管,运输管一端与氧气罐连通,运输管另一端与排气管连通,排气管设置于鱼池本体底面,排气管上设置若干通孔,阀门设置在运输管上。该鱼池可有效解决现有的鱼池底层鱼增氧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增氧效果好的鱼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底部增氧的鱼池。
背景技术
氧是鱼类赖以生存和生长发育的必备条件之一。水中含氧量主要与自然温度、湿度和鱼的密度等因素有关。鱼塘增氧是水产养殖领域为保证鱼类养殖安全增长,并防止水质缺氧发生,提高产量重要的养殖手段,尤其是在夏季、季节交替和天气突变,造成水中的溶氧量容易提早耗尽,水中氧气含量低于3毫克/升时,鱼类就容易缺氧而大面积或全部死亡,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鱼塘要有充足的氧气,这是保证鱼类安全生长的关键。
现有鱼池充氧大多采用水车式或叶轮式充氧机,充入鱼池的为含氧20.9%的空气,但不太适用于养殖生活在底层的鱼类增氧,且需要耗电及日常的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从底部增氧的鱼池,该鱼池可有效解决现有的鱼池底层鱼增氧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增氧效果好的鱼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从底部增氧的鱼池,包括鱼池本体、排水口,和设置在鱼池本体内用于给鱼池增氧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增氧装置包括氧气罐、用于运输氧气的管道和用于打开或关闭管道的阀门,氧气罐位于鱼池本体外部,管道包括运输管和排气管,运输管一端与氧气罐连通,运输管另一端与排气管连通,排气管设置于鱼池本体底面,排气管上设置若干通孔,阀门设置在运输管上,排气管包括多节分管,各分管在所述鱼池本体底部按“田”字型组合连通,所述鱼池本体设置有多个串联的“田”字形排气管。
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针对现有鱼池一般采用水车式或叶轮式充氧机从上面上搅动池水为池水中增加空气的容量,但对于生活在鱼池底层的鱼类来说,池水中增加的空气能到达池底的较少,而且鱼池中的鱼密度较大的话,池水中溶氧量会不够,而导致不利于鱼类生长。因此本方案采取从池底给鱼池输氧气的方式增氧,具体的在鱼池底部设置了呈多个串联的田字型的排气管,排气管连通运输管,运输管连接氧气罐,在运输管上还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运输管道的阀门,以控制氧气的从氧气罐进入运输管的开关状态,排气管在鱼池底部包括多个串联的田字型单元,各单元间相互连通,每个田字单元中是由多段排气管分管组合而成,田字单元内部的各排气管分管的相邻段间也是相互连通的,排气管上还设置有若干通孔,这样将阀门打开时,氧气就会进入运输管,在通过运输管进入排气管,在通过排气管上的通孔进入鱼池,排气管呈田字单元排列,更利于在鱼池中均匀的释放氧气,氧气至下而上运动,让鱼池各个位置的鱼都能均匀的呼吸到氧气,利于鱼池的生长。而且氧气冲鱼池底部排除,也能降低鱼池底部厌氧菌的繁殖,从而改善水质。
进一步地,排气管上还设置有若干排气装置,排气装置包括套筒,和内置于套筒内的活塞杆,活塞杆可在套筒内上下移动,形成活塞结构,套筒两端开口,套筒一端固定在排气管外侧,套筒与通孔连通,套筒另一端设置有瓶颈,活塞杆为一体成形的T型杆,活塞杆较粗端位于述所套筒内,活塞杆较粗端直径大于瓶颈内径,活塞杆较粗端的外壁与套筒的内壁设置有间隙,间隙作为气体流通通道,活塞杆较细端伸入瓶颈中,活塞杆的长度等于套筒的长度,活塞杆较细端端头固定连接有用于打开或密封瓶颈口的瓶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胥德强,未经胥德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642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