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零损耗短路电流限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67741.4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27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言臻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H02H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损耗 短路 电流 限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零损耗短路电流限制装置,包括电源、第一开关、限流电抗器、第一电阻、谐振电容器、第一防护壳、双向可控硅、第二防护壳、限流阻尼器、第二电阻、第二开关、电流互感器、电抗器铁芯、电路输入导线、稳压器和接地线,所述电源通过导线电连接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通过导线电连接有限流电抗器,所述限流电抗器通过导线电连接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通过导线电连接有双向可控硅。该智能零损耗短路电流限制装置,通过双向可控硅和限流阻尼器,避免用户端电压降低,减少较大的无功损耗,通过电流互感器和第二电阻,能够提高对该电路短路电流限制的效果,减少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损耗,达到零损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限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零损耗短路电流限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电负荷的急剧增长,电网容量的增大,不断增大的短路电流对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的冲击越来越大;同时,现有的断路器的开断能力已难以满足开断巨大短路电流,因此为解决这一重大难题,限流电抗器被串接回路中的方式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输配电系统中,限流电抗器串联在回路中虽可限制短路电流强度,减小短路电流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的冲击,以及维持母线电压,避免短路故障的进一步扩大,但串联限流电抗器却有很多不足之处,在选取限流电抗器的电抗值时,往往存在着满足限制短路电流的要求后,额定电流下用户端电压过低的矛盾。
限流电抗器串联回路中产生巨大的无功损耗也给用户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电力系统输配电网的长距离输送过程中,输电线路也会产生感抗,实质上已等同形成了一种隐形和潜在的串接用户负载回路中的电抗器,同样造成用户端电压降低,同时又有较大的无功损耗,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智能零损耗短路电流限制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零损耗短路电流限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零损耗短路电流限制装置,包括电源、第一开关、限流电抗器、第一电阻、谐振电容器、第一防护壳、双向可控硅、第二防护壳、限流阻尼器、第二电阻、第二开关、电流互感器、电抗器铁芯、电路输入导线、稳压器和接地线,所述电源通过导线电连接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通过导线电连接有限流电抗器,所述限流电抗器通过导线电连接有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通过导线电连接有双向可控硅,所述第一电阻通过导线电连接有限流阻尼器,所述限流阻尼器通过导线电连接有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通过导线电连接有谐振电容器,所述双向可控硅通过导线电连接有电抗器铁芯,所述第二电阻通过导线电连接有电流互感器,所述谐振电容器通过导线电连接有电路输入导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阻为稳流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为氧化锌非线性电阻。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为总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为高速涡流开关。
优选的,所述电源通过导线电连接有接地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通过导线电连接有稳压器。
优选的,所述双向可控硅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防护壳,所述限流阻尼器的外表面设有第二防护壳。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电阻为稳流电阻,能够对该电路的电流进行稳定,通过把限流电抗器与电源串联,提高限流的效果,通过谐振电容器与限流电抗器相串联,能够对释放其电能的放电阻尼进行保护,提高该电路的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双向可控硅和限流阻尼器,避免用户端电压降低,减少较大的无功损耗,通过电流互感器和第二电阻,能够提高对该电路短路电流限制的效果,减少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言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言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677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