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GIL用微粒捕捉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69016.0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14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虎;王保平;段益东;孙芹;李作丽;高禹;杜道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B03C3/155 | 分类号: | B03C3/155;B03C3/4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357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il 微粒 捕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GIL用微粒捕捉器,包括筒体、导体、侧板、第三捕捉筒、绝缘盆、第二捕捉筒、第一捕捉筒、第一捕捉筒栅格结构、第二捕捉筒栅格结构,第一捕捉筒在正上方和正下方有第一捕捉筒栅格结构,可以捕捉质量较大和较小的金属颗粒或杂质,第二捕捉筒正下方设有第二捕捉筒栅格结构,可以把捕捉的金属颗粒或杂质落入第二捕捉筒和第三捕捉筒之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GIL用微粒捕捉器能有效捕捉质量较小金属颗粒或杂质,并能有效解决被捕捉金属颗粒或杂质逃跑造成二次放电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粒捕捉器,尤其涉及一种GIL用微粒捕捉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居民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的需求急剧增大,所以国家发展特高压技术满足城市的用电需求。在输电的过程中有可能会越山跨河架设输电线路,尤其是长江黄河这种宽度较长的河流,给输电线路的架设带来了极大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应运而生。但GIL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放电现象,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的和输电效率。放电是由于输电线路里有金属杂质或颗粒,在导体电场力的作用下,金属杂质或者颗粒沿某一轨迹做定向的运动,在金属颗粒或杂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碰撞到筒体、导体或绝缘盆都会引起放电。
目前解决放电的最好途径是过程控制,即在GIL生产、组装、运输、调试等过程中严格控制金属颗粒或杂质的产生。但是每个环节不产生杂质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如果产生了金属颗粒或杂质,如何避免金属颗粒或杂质放电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比较通用有效的方法是设置微粒捕捉器。微粒捕捉器通过形成局部低压电场区,使得金属颗粒或杂质所受到的电场力小于自身的重力,而落入微粒捕捉器的栅格,从而被微粒捕捉器捕捉。但是现有的微粒捕捉器很难捕捉质量很小的金属颗粒或杂质,在其运动的过程中一旦越过微粒捕捉器而撞击筒体、导体或绝缘盆就会产生放电。且现有的微粒捕捉器被捕捉的金属颗粒或杂质很有可能逃跑,造成二次放电的风险。
中国专利文献CN110883016A,发明了一种GIL装置及微粒捕捉器,包括导体、筒体、盆式绝缘子、微粒捕捉器、栅格结构,其特征在于微粒捕捉器为与筒体同轴布置的筒形结构,筒形结构上设有栅格结构。该专利没有解决质量较小的金属颗粒或杂质的捕捉问题及被捕捉金属颗粒或杂质有逃跑二次放电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一种有效捕捉质量较小金属颗粒或杂质的微粒捕捉器,并能有效解决被捕捉金属颗粒或杂质逃跑造成二次放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GIL用微粒捕捉器,包括筒体、导体、侧板、第三捕捉筒、绝缘盆、第二捕捉筒、第一捕捉筒、第一捕捉筒栅格结构、第二捕捉筒栅格结构,第一捕捉筒直径小于第二捕捉筒直径,第二捕捉筒直径小于第三捕捉筒直径,第一捕捉筒、第二捕捉筒和第三捕捉筒的两端面通过侧板连接。
相应地,第一捕捉筒正上方和正下方设有第一捕捉筒栅格结构。
相应地,第二捕捉筒正下方设有第二捕捉筒栅格结构。
相应地,第一捕捉筒栅格结构和第二捕捉筒栅格结构在正下方平面是互补设置的。
相应地,第一捕捉筒与第二捕捉筒之间的间隙为2-4mm。
相应地,第三捕捉筒不设栅格结构,第三捕捉筒与第二捕捉筒之间的间隙为3-5mm。
相应的,微粒捕捉器、导体和筒体同轴布置。
相应的,绝缘盆位于微粒捕捉器筒体长度的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690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落梁减震球型支座
- 下一篇:一种户外移门篷用快装门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