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箱壳体螺钉上下料双腕机器人用上料抓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74288.X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65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向宇;潘华松;罗春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庆)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5/00 | 分类号: | B25J15/00;B25J15/02;B23P1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上义众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5 | 代理人: | 谭勇 |
地址: | 400714 重庆市北碚***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箱 壳体 螺钉 上下 料双腕 机器人 用上 抓手 机构 | ||
一种变速箱壳体螺钉上下料双腕机器人用上料抓手机构,上料抓手机构包括上料连接座、固定板、滑动板、连接板、第三推拉装置和夹持板;上料连接座的底部安装在固定板的顶部,上料连接座的顶部与上料机械臂的末端相连;第三推拉装置安装在固定板的下部,滑动板的内端与第三推拉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滑动板的外端与连接板的底部相连。整体结构简单,能够将输送机构中的螺钉,放入到方孔中进行固定。通过连接板在固定板前后微调,使得夹持板可以进行前后微调。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更加具有兼容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变速箱壳体螺钉上下料双腕机器人用上料抓手机构。
背景技术
变速箱主要包括箱体和壳体两部分,变速箱壳体和变速箱箱体需要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因此,如图1所示为变速箱壳体,沿变速箱壳体的周边开设有螺钉孔。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将螺钉依次放入到变速箱壳体上的螺钉孔中,接着将螺钉锁紧。
传统方式中,由操作人员手工将螺钉手动放入到变速箱壳体的螺钉孔中,接着进行锁紧。采用该种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需要操作人员反复手动拿去螺钉,工作一段时间后,操作人员很容易疲倦,同时,降低了生产线的产品产出率。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需要实现自动化功能,通过自动化生产组装解放劳动力,而在自动化过程中,如何将需要的螺钉放入到放置设备中,则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变速箱壳体螺钉上下料双腕机器人用上料抓手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变速箱壳体螺钉上下料双腕机器人用上料抓手机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速箱壳体螺钉上下料双腕机器人用上料抓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抓手机构包括上料连接座、固定板、滑动板、连接板、第三推拉装置和夹持板;
所述上料连接座的底部安装在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所述上料连接座的顶部与上料机械臂的末端相连;
所述第三推拉装置安装在固定板的下部,所述滑动板的内端与所述第三推拉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滑动板的外端与连接板的底部相连;
所述夹持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顶部;
在所述固定板的外侧面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一三角齿;
在所述夹持板的内侧面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与第一三角齿结构相对应的第二三角齿;
所述固定板的外侧面和所述夹持板的内侧面相贴合,第一三角齿和对应位置的第二三角齿组合形成方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夹持板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一腰型孔长度方向与所述夹持板长度方向一致;
所述第一腰型孔为阶梯孔,在所述第一腰型孔中设置有第一连接螺栓,所述夹持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螺栓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板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二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连接板宽度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整体结构简单,能够将输送机构中的螺钉,放入到方孔中进行固定。通过连接板在固定板前后微调,使得夹持板可以进行前后微调。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更加具有兼容性。通过上料机械臂带动上料抓手机构位于物料通道的正下方,固定板和夹持板靠近形成的方孔依次与物料通道内的13颗螺钉依次对应,第三推拉装置带动夹持板相对固定板张开,使得每颗螺钉的下端位于第一三角齿和第二三角齿之间,接着,第三推拉装置带动夹持板相对固定板闭合,每颗螺钉的下端位于对应的方孔中,当第一输送板相对第二输送板张开,13颗螺钉同时落入到对应的方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庆)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川崎(重庆)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742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保温效果的空调内壁海绵垫
- 下一篇:一种带校直功能的线缆生产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