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皮穿刺引流用切割锯刀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82368.X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46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平;姜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雪平;姜继华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7/3209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朦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刺 引流 切割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皮穿刺引流用切割锯刀机构,包括穿刺鞘管、活动套接在鞘管内部的穿刺针芯,鞘管设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状结构,鞘管的一端设为尖端状;针芯一侧设有若干连续排列的锯齿,且锯齿的齿尖向鞘管的尖端倾斜,针芯上且与锯齿接触的一端设为截面形状为菱形的结构;锯齿穿过鞘管上的尖端;针芯的另一端设有刻度标识;针芯上还套设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位于鞘管的外部;鞘管的外侧面上且靠近调节螺母的一端还设有限位部。本装置功能性强,能够广泛应用在医用器材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经皮穿刺引流用切割锯刀机构。
背景技术
临床上经常有多腔隙分隔的感染性积液,包裹性脓肿,需经皮B超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但实际上经常出现一次性引流难以成功的问题,从而在给患者造成多重痛苦的同时,也给医护者带来了较大的苦难,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现有技术中存在关于引流用装置,也解决了关于引流后积液的处理问题,但是并不能达到一次性引流成功的目的,且操作过程不可控,影响引流准确度,且会带有附带伤口,从而延长了术后恢复速度。
因此,一种引流深度可控、不会造成附带伤口且实现一次性引流目的的引流装置有待提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经皮穿刺引流用切割锯刀机构,包括穿刺鞘管、活动套接在鞘管内部的穿刺针芯,所述鞘管设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管状结构,所述鞘管的一端设为尖端状;所述针芯一侧设有若干连续排列的锯齿,且所述锯齿的齿尖向鞘管的尖端倾斜,所述针芯上且与锯齿接触的一端设为带棱的尖锐状结构;所述锯齿穿过鞘管上的尖端;所述针芯的另一端设有刻度标识;所述针芯上还套设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位于鞘管的外部;所述鞘管的外侧面上且靠近调节螺母的一端还设有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锯齿从针芯的尖锐端向针芯上带有刻度标识的一端依次排列,并终止在预定位置一;所述调节螺母与针芯上刻度标识所在部分螺纹连接,所述针芯上设有与调节螺母适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刻度标识从针芯上的非尖锐端向其另一端延伸,并终止在预定位置二;所述外螺纹从针芯上的非尖锐端延伸至预定位置三。
进一步地,所述针芯上的非尖锐端端部位置设有握持块,所述握持块设为规则的几何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针芯上刻度标识所在部分设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设为周向固接在鞘管上且上细下粗的空心柱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的最大外径大于调节螺母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切割锯刀机构还包括猪尾巴引流管和引流管导丝。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设置鞘管和针芯相互配合,从而利用针芯的锯齿进行来回切割,穿刺同时切割打开积液或脓肿分隔囊壁,以达到一次性引流的目的;
通过设置调节螺母以及刻度标识,达到了精确控制经皮穿刺深度的目的,提高了手术质量,进而提高了患者的恢复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雪平;姜继华,未经刘雪平;姜继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823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接电极及焊接设备
- 下一篇: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中的供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