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囱破风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82988.3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07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沈卫忠;沈晨;王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盛兴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3/00 | 分类号: | F23J13/00;F23J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囱 风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囱破风圈结构,具体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卡块、固定螺栓和烟囱,烟囱外侧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块,且卡块一端之间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固定螺栓,烟囱外侧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卡块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破风条,卡块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破风条,卡块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破风条,第一破风条与第二破风条、第三破风条之间的顶端设置有紧固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烟囱上设三条破风条,三条破风皆呈螺旋型,每个破风条的螺距为2000mm,其切线与水平面皆呈50度夹角,可消化加大风力对烟囱的水平推力,从而有效破解横风对烟囱的冲击,实现有效保护烟囱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烟囱破风圈结构。
背景技术
烟囱通常是在设备的上方,而且位置较高,在遇到大风天气的时候会对烟囱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数横风对烟囱的破坏力最大,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能化解横风推力的结构以缓解该种力量的冲击,延长烟囱的使用寿命。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1)传统的烟囱破风圈结构的安装固定方式较为繁琐,且破风圈在安装过程中易变形从而影响其缓解风力的作用;
(2)传统的烟囱破风圈结构仅具备单条破风圈进行风力化解,效果欠佳,所产生作用有限;
(3)传统的烟囱破风圈结构缺乏固定限位装置,若经长期的风吹雨淋易脱落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囱破风圈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安装固定方式较为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烟囱破风圈结构,包括卡块、固定螺栓和烟囱,所述烟囱外侧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块,且卡块一端之间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烟囱外侧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卡块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破风条,所述卡块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破风条,所述卡块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破风条,所述第一破风条与第二破风条、第三破风条之间的顶端设置有紧固结构;
所述紧固结构包括旋转块,所述旋转块固定连接在第一破风条与第二破风条、第三破风条之间的顶端,所述旋转块内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六组滚动腔室,且滚动腔室的内部设置有滑珠,所述旋转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多组齿块。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由前壳体、硅胶垫、压缩弹簧、滑腔、后壳体、安装螺栓和滑动杆组成,所述前壳体分别设置在烟囱外侧顶部与底部的一端,所述前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内侧的中间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硅胶垫,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一端之间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前壳体一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后壳体一端两侧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滑腔,所述前壳体与后壳体一端的内部分别活动连接有安装螺栓。
优选的,所述硅胶垫分别关于烟囱的垂直中分线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安装螺栓分别与前壳体、后壳体处于同一垂直面。
优选的,所述滑动杆嵌在压缩弹簧的内部,所述滑动杆与压缩弹簧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的直径小于滑腔的内径,所述滑动杆与滑腔呈同心圆排列。
优选的,所述滑珠嵌在滚动腔室的内部,所述滑珠皆于旋转块的内部呈等间距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烟囱破风圈结构不仅实现了便于安装定位,实现了增强破风效果,而且实现了防止破风圈装置滑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盛兴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盛兴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829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叶片的焊接治具
- 下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缆桥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