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集流体、极片、电极组件及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84740.0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07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蔡正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8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关雅慧;张小丽 |
地址: | 352106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流体 电极 组件 电池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集流体,包括绝缘基材、金属层和隔离层。所述绝缘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及背对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隔离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隔离层导通离子隔离电子。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所述复合集流体的极片、具有所述极片的电极组件及具有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池。本申请采用兼具备隔膜功能和集流体功能的复合集流体,可有效避免现有电池中单独设置的隔离膜因自身较薄且易收缩变形所导致的电池内部短路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复合集流体、具有所述复合集流体的极片、具有所述极片的电极组件及具有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中正负极片之间一般采用单独的隔离膜隔开,用于防止电池内部阴阳极短路的问题。不过,由于隔离膜自身较薄且易收缩变形,如此极易导致正负极片直接接触而短路,影响电池安全性能。此外,由于隔离膜自身较薄,单独设置隔离膜还存在尺寸控制相对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复合集流体,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所述复合集流体的极片、具有所述极片的电极组件及具有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集流体,包括绝缘基材、金属层和隔离层。所述绝缘基材包括第一表面及背对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隔离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隔离层导通离子隔离电子。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层包括涂覆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陶瓷涂层。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层上设有多个开孔。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为3μm-10μm。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0.5μm-5μm。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基材的厚度为3μm-10μm。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极片,包括活性物质层和上述所述的复合集流体。所述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金属层背对所述绝缘基材的表面。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30μm-200μm。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经卷绕或叠片形成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第一极片和/或所述第二极片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极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及上述所述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本申请中的复合集流体通过在绝缘基材的两侧分别设置金属层和隔离层,以使得复合集流体同时具备隔膜功能和集流体功能。其中,将隔离层与设置有金属层的绝缘基材复合,可有效避免现有电池中单独设置隔离膜所存在的尺寸难控制的问题。此外,本申请采用兼具备隔膜功能和集流体功能的复合集流体,有效避免现有电池中单独设置的隔离膜因自身较薄且易收缩变形所导致的电池内部短路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复合集流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极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池 1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847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辊道窑炉自动计量装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家用生活用的电子感应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