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射型集成微光学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01347.1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05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肖清明;范杰乔;洪小鹏;曹俊红;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12 | 分类号: | G02B6/12;G02B6/24;G02B6/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爱迪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1 | 代理人: | 何婷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集成 微光 器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射型集成微光学器件,器件包括:入端光纤、出端光纤、光纤连接器、第一套管、分光透镜、滤片、隔离器芯件、分光片、光电探测装置和第二套管,其中:所述入端光纤、所述出端光纤、所述光纤连接器、所述分光透镜和所述滤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一套管、所述隔离器芯件、所述分光片和所述光电探测装置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内;分光透镜用于接收入端光纤输入的第一光信号,经过分光透镜透射出的光信号为第二光信号,经过分光透镜反射的光信号由出端光纤输出,隔离器芯件和分光片用于接收第二光信号,经过分光片反射为第三光信号,经过分光片透射为第四光信号,第四光信号入射至所述光电探测装置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反射型集成微光学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信的不断发展,在国内外先进设备制造商的竞争中,100G相干通信不仅仅是对光模块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其体积要求也越来越小,光模块用的器件超小型化和高集成化已经成为趋势,需要引入外径更小,功能更集成的器件,特别是应用在放大器模块里的器件,要求更是高度集成。如图1所示,现有的集成微光学器件中没有光电探测装置,不便监控光纤的实时数据,鉴于此,克服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射型集成微光学器件,其目的在于集中放大器模块里的器件功能,由此解决器件体积大、成本高和实时监控光纤数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射型集成微光学器件,器件包括:入端光纤1、出端光纤2、光纤连接器3、第一套管4、分光透镜5、滤片6、隔离器芯件7、分光片8、光电探测装置9和第二套管10,其中:
所述入端光纤1、所述出端光纤2、所述光纤连接器3、所述分光透镜5和所述滤片6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4内,所述第一套管4、所述隔离器芯件7、所述分光片8和所述光电探测装置9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10内;
分光透镜5用于接收入端光纤1输入的第一光信号,经过分光透镜5透射出的光信号为第二光信号,经过分光透镜5反射的光信号由出端光纤2输出,隔离器芯件7和分光片8用于接收第二光信号,经过分光片8反射为第三光信号,经过分光片8透射为第四光信号,第四光信号入射至所述光电探测装置9中。
优选地,所述入端光纤1和所述出端光纤2数量分别为两根单模光纤,其中:
入端光纤1分为第一入端光纤11和第二入端光纤12;
出端光纤2分为第一出端光纤21和第二出端光纤22。
优选地,所述光纤连接器3选用截面为方孔或四芯圆孔,所述入端光纤1和所述出端光纤2插入光纤连接器3中。
优选地,所述分光透镜5选用G透镜,其平面端镀有WDM滤光膜,分光透镜5与所述第一套管4之间通过点胶固化或激光焊接方式固定。
优选地,所述滤片6选用1/2GFF滤片,镀有1/2增益平坦滤光膜,滤片6粘贴于分光透镜5的尾端,滤片6用于实现全GFF滤波。
优选地,所述隔离器芯件7包含一片分束器,一片1/4波片,一片22.5度法拉第旋转片和一片磁环,隔离器芯件7用于实现反向隔离功能,隔离器芯件7通过点胶固化或激光焊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套管10内部。
优选地,所述分光片8镀TAP分光膜,分光片8粘贴于所述隔离器芯件7的尾端。
优选地,所述光电探测装置9通过点胶固化或激光焊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套管10内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管4和第二套管10的材质选用金属、玻璃或塑料,第一套管4和第二套管10之间通过点胶固化或激光焊接方式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01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