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05561.4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12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家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A61M5/315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袁茹坤 |
地址: | 400016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注射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医用注射器,包括注射针、注射筒和活塞芯杆,注射针可拆卸连接在注射筒下方,注射筒内活动连接有活塞芯杆,活塞芯杆的顶端固接有杆柄,杆柄上方可拆卸连接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中座、下束圈、防护罩筒和上盖,中座内设有容纳腔,在此容纳腔内连接有由软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的防护罩筒,防护罩筒还连接有软质而又具有弹性的下束圈,且防护罩筒朝向注射筒下端翻折,并通过下束圈与注射筒侧壁卡接,将杆柄以及活塞芯杆包裹在内;防护罩筒以及下束圈可折叠收纳在容纳腔内,中座的表面还可拆连接有上盖,防护罩筒包裹杆柄和活塞芯杆可隔绝污染,而防护罩筒收纳在容置腔后,减少空间占用,便于携带,且可回收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注射器。
背景技术
注射器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给患者注射或配药。在注射器的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为了便于操作经常采用一只手手持注射器,另一只手握住药瓶的方式抽取药液,这样随着药水的抽取,活塞杆会从针筒内露出而暴露在外,医护人员的手会不可避免地触摸到活塞杆的侧壁,而且空气中的灰尘、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也会沾染到活塞杆的侧壁上,使活塞杆受到污染。这样在给患者注射或配药时,受污染的活塞杆又重新进入针筒内,将细菌病毒等也带入针筒内,存在发生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注射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注射器,包括注射针、注射筒和活塞芯杆,所述注射针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注射筒下方,所述注射筒内活动连接有活塞芯杆,所述活塞芯杆的一端活动安装在所述注射筒内部,且可往返活动移动,所述活塞芯杆的另一端固接有杆柄,所述杆柄可拆卸连接有防护机构位于所述杆柄上方;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中座、下束圈、防护罩筒和上盖,所述中座内设有容纳腔,在此容纳腔内连接有由软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的防护罩筒,所述防护罩筒一端与所述容纳腔内壁固接,另一端与软质而又具有弹性的所述下束圈固接,且所述防护罩筒朝向所述注射筒下端翻折,并通过所述下束圈与所述注射筒侧壁卡接,从而可将所述杆柄以及活塞芯杆包裹在内;所述防护罩筒以及所述下束圈可折叠收纳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中座的表面还可拆连接有上盖,从而将容纳有所述防护罩筒和所述下束圈的所述容纳腔覆盖。
进一步地,所述杆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中座下端设有连接筒,在此连接筒内设有内螺纹与所述杆柄外螺纹螺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束圈包括圆弧状橡胶材质制成的第一圈体和第二圈体,以及两根连接弹簧,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呈相对布置,并且同一侧的两个相对端面之间通过一根所述连接弹簧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筒的下端还设有两个开口朝下且横向贯穿所述防护罩筒的调节口,所述调节口呈“U”型,两个所述调节口呈相对分布,并且第一圈体和第二圈体同一侧的两个相对端面又分别与所述调节口的两端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座表面设有吸磁铁圈,所述上盖的下端面也设有吸磁铁圈,两个所述吸磁铁圈相吸附;所述中座的侧壁以及防护罩筒上均开设有一个连接孔,其中分布在所述中座上的连接孔设有内螺纹,所述上盖的外侧壁固接有横向分布的连接柱与所述中座上的连接孔螺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由非螺接段和螺接段一体成型构成,所述非螺接段还开设有挂绳孔,在所述挂绳孔内穿设有挂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抽取药液之前,将防护机构安装在杆柄上,然后将防护罩筒朝注射针的方向翻折,后利用具有弹性的下束圈紧紧箍住注射筒的外侧壁,此状态下防护罩筒将杆柄、活塞芯杆都包覆在透明的防护罩筒内,可以隔绝外界的直接触碰,而且整个抽取或者推注药液的过程,还能隔绝细菌或灰尘沾染到活塞芯杆上,防止活塞芯杆受污染后将细菌等污染物带到注射筒内,发生医源性交叉感染。另外防护机构可拆卸,因此可回收消毒后反复使用,节约资源。回收时将防护罩筒和下束圈折叠收纳在容纳腔内,再安装上盖封闭容纳腔端口,减少防护机构的空间占用,便于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055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铁冶炼中石灰石加工中使用的收尘设备
- 下一篇:儿童滑板车把手折叠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