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智能家具传感器技术的沙发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06313.1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80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梦;周橙旻;谷文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C17/00 | 分类号: | A47C17/00;A47C17/86;A61H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邓凌云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家具 传感器 技术 沙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家具传感器技术的沙发,包括坐板,坐板为矩形的板,坐板上壁面开设有缓冲槽,缓冲槽为圆形的槽,缓冲槽的数量根据坐板的实际大小进行开设,缓冲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受力可形变的气囊,气囊为内部中空的圆形气囊,坐板的上壁面固定连接有海绵板。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承载块,在日常使用时,当人们的手臂放置在支撑板上的承载块时,承载块受到重力使形变槽内部的形变弹簧发生形变,带动承载块向下移动进入到形变槽的内部,不同位置的承载块受到的力不同,导致进入形变槽内部的程度的不同,到达根据可根据人们手臂的状态调整承载块的形状,提高了沙发在使用时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家具传感器技术的沙发。
背景技术
“沙发”为一种装有软垫的多座位椅子。装有弹簧或厚泡沫塑料等的靠背椅,两边有扶手,是软装家具的一种。沙发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但真正意义的软包沙发则出现于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功能沙发的需求越来越高。各种为人们身体健康的保健产品也应用而生。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分工明确的机械化工作,让工作中的人们一天忙碌结束后十分劳累,为了缓解一天的疲劳,许多工作者会选择进行适当的按摩进行缓解疲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智能家具传感器技术的沙发。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家具传感器技术的沙发,解决了现有沙发不具备按摩功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家具传感器技术的沙发,包括坐板,所述坐板为矩形的板,所述坐板上壁面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为圆形的槽,所述缓冲槽的数量根据坐板的实际大小进行开设,所述缓冲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受力可形变的气囊,所述气囊为内部中空的圆形气囊,所述坐板的上壁面固定连接有海绵板,所述海绵板为矩形的海绵板,所述海绵板的形状大小与所述坐板的形状大小相契合,所述坐板的左右两侧壁面均固定连接有形状大小相同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均为矩形的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壁面均对称开设有承载槽,两个所述承载槽均为矩形的槽,且所述承载槽贯穿对应支撑板上的左右壁面,所述承载槽的内部设置有承载块,所述承载块为矩形的块,且所述承载块的形状大小与承载槽内部形状大小相契合,所述承载块的数量根据承载槽的内部实际大小进行设置,所述承载块的下壁面对应承载槽内部底面的位置开设有形变槽,所述形变槽为矩形的槽,所述形变槽的内部底面固定安装有形变弹簧,所述形变弹簧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论述,所述形变弹簧远离形变槽内部底面的一端与承载块的下壁面固定连接,所述承载块下端向下延伸在到达形变槽的内部,所述承载块通过形变槽活动卡接在承载槽的内部,所述支撑板的下壁面对称开设有两个固定槽,两个所述固定槽均为矩形槽,两个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可以滚动的辊轮,所述辊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论述。
优选的,所述坐板的后壁面固定连接有靠板,所述靠板为矩形的板,所述靠板的左右两个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壁面固定连接,且所述靠板从上往下从前往后倾斜,所述靠板的前壁面对称开设有两个按摩槽,两个所述按摩槽均为矩形的槽,两个所述按摩槽的前方均设置有海绵块,所述海绵块为横截面为半椭圆形可形变的海绵块,所述两个海绵块均与对应的按摩槽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按摩槽的内部均设置有两个可以转动转动杆,四个所述转动杆均为圆柱形的杆,两个所述按摩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部上均开设有两个用于活动连接转动杆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均为圆形的槽。
优选的,所述转动槽的内部形状大小与转动杆的形状大小相契合,所述靠板上位于两个所述按摩槽之间的位置开设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为矩形的空腔,所述动力腔的内部左右两侧内壁面对应按摩槽内部两个转动杆的位置均开设有两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圆形的通孔,所述连接孔连通对应按摩槽的内部中空区域,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形状大小与转动杆的形状大小相契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063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