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脱扣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06660.4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67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董微娜;孙斌朋;孙泽凯;唐庭;汪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宇高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24 | 分类号: | H01H7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孙晓林 |
地址: | 3256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机构 | ||
本实用涉及一种电磁脱扣机构,包括缠绕于线圈骨架上的线圈,动铁芯、静铁芯、设置于动铁芯和静铁芯之间的铁芯弹簧以及衔铁,动铁芯中空,动铁芯的截面为圆环状态,动铁芯的一个末端沿着内环端面开设半槽,半槽具有台阶面,将衔铁通过铆钉铆合连接于动铁芯的另一个端面,铆钉的头部内嵌于半槽中,与台阶面形成连接止挡,衔铁包括连接部和撞击部,连接部和撞击部形成“L”形,连接部与动铁芯的端面固定连接,撞击部位于线圈骨架的上方且与线圈骨架平行设置,撞击部用于撞击操作机构。这种结构可将弹簧操作机构和电磁脱扣机构由横向放置形式更改为竖向放置形式,便于实现结构的小型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脱扣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磁脱扣机构中具有顶杆,当线圈通电时,顶杆会触动位于其一侧的弹簧操作机构,使得弹簧操作机构动作,动静触头分离。采用这种电磁脱扣机构的缺陷在于:由于内部空间有限,电磁脱扣机构和弹簧操作机构并列设置,需要加大壳体尺寸,使得断路器无法实现小型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推动弹簧操作机构运动的部件设置于电磁脱扣机构上方,便于产品实现小型化设计的电磁脱扣机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电磁脱扣机构,包括缠绕于线圈骨架上的线圈,动铁芯、静铁芯、设置于动铁芯和静铁芯之间的铁芯弹簧以及衔铁,所述的动铁芯中空,所述的动铁芯的截面为圆环状态,所述的动铁芯的一个末端沿着内环端面开设半槽,所述的半槽具有台阶面,将衔铁通过铆钉铆合连接于动铁芯的另一个端面,所述的铆钉的头部内嵌于半槽中,与台阶面形成连接止挡,所述的衔铁包括连接部和撞击部,所述的连接部和所述的撞击部形成“L”形,所述的连接部与动铁芯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的撞击部位于线圈骨架的上方且与线圈骨架平行设置,所述的撞击部用于撞击操作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通过以上结构的设计,将推动弹簧操作机构运动衔铁设置成“L”形,连接部与动铁芯固定,撞击部设置于电磁脱扣机构的上方,应用时,仅需将撞击部对准弹簧操作机构的对应位置,即使实现保护脱扣动作,这种结构因空间限制而灵活改变电磁脱扣机构的位置,便于实现结构的小型化。
特别的,所述的静铁芯卡入线圈骨架的一端,所述的静铁芯与所述的线圈骨架形成过盈配合,所述的动铁芯穿入线圈骨架的另一端,铁芯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于静铁芯的内壁底部。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当动静铁芯吸合时,铆钉的头部挤压铁芯弹簧,动铁芯连同衔铁的撞击部克服弹簧压缩力做功;当动静铁芯释放,动铁芯在铁芯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退回至初始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衔铁;2、线圈;3、线圈骨架;4、铁芯弹簧;5、静铁芯;6、动铁芯;61、台阶面;7、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电磁脱扣机构,包括缠绕于线圈骨架3上的线圈2,动铁芯6、静铁芯5、设置于动铁芯6和静铁芯5之间的铁芯弹簧4以及衔铁1,动铁芯6中空,动铁芯6的截面为圆环状态,动铁芯6的一个末端沿着内环端面开设半槽,半槽具有台阶面61,将衔铁1通过铆钉7铆合连接于动铁芯6的另一个端面,铆钉7的头部内嵌于半槽中,与台阶面61形成连接止挡,衔铁1包括连接部和撞击部,连接部和撞击部形成“L”形,连接部与动铁芯6的端面固定连接,撞击部位于线圈骨架3的上方且与线圈骨架3平行设置,撞击部用于撞击操作机构。
静铁芯5卡入线圈骨架3的一端,静铁芯5与线圈骨架3形成过盈配合,动铁芯6穿入线圈骨架3的另一端,铁芯弹簧4的一端固定设置于静铁芯5的内壁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宇高科有限公司,未经环宇高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066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