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脱离四合扣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07837.2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4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根;朱海金;查春保;潘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星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B17/00 | 分类号: | A44B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郑凤姣 |
地址: | 3627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离 四合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脱离四合扣,包括扣面、扣壳、扣珠与扣脚,所述扣壳凸起的外壁上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夹紧环和第二夹紧环,所述扣珠的内部设置有簧圈,所述扣珠的内部上方与下方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上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该一种防脱离四合扣,本实用扣面、扣壳、第一夹紧环、第二夹紧环、簧圈、卡槽、扣珠、扣脚、限位块、弹簧、滑槽、限位槽和卡紧柱的配合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四合扣只通过簧圈进行简易的固定,而易出现分离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夏天,女性穿着衣物,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通过该四合扣,实现对衣物连接处之间的两道固定,有了双重的保证,实现了防脱离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四合扣,具体是一种防脱离四合扣。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衣、包等物品的制作方式大多由手工转变为自动化大规模生产,衣、包等物品上必不可少的纽扣结构也随之改变,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线的生产方式,无需人工缝制的钮扣技术应运而生,这种钮扣可以通过生产线自动固定在衣、包等物品上,有效适应了自动化生产衣、包等物品的需要。
但是,目前市面上传统的一种防脱离四合扣,只能依靠簧圈保证四合扣在扣合状态下,不会产生分离,而在日常的生活中,稍微施加用力,四合扣就会出现意外分离的现象,不方便人们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离四合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脱离四合扣,包括扣面、扣壳、扣珠与扣脚,所述扣壳凸起的外壁上分别固定套接有第一夹紧环和第二夹紧环,所述扣珠的内部设置有簧圈,所述扣珠的内部上方与下方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上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固定安装有卡紧柱,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卡紧柱的一端固定连接,且弹簧的另一端与滑槽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扣面通过其一侧的实心金属钉与扣壳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扣珠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扣珠通过卡槽与扣脚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紧柱远离弹簧的一端为半球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夹紧环和第二夹紧环的均有高锰钢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扣面、扣壳、第一夹紧环、第二夹紧环、簧圈、卡槽、扣珠、扣脚、限位块、弹簧、滑槽、限位槽和卡紧柱的配合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四合扣只通过簧圈进行简易的固定,而易出现分离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夏天,女性穿着衣物,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通过该四合扣,实现对衣物连接处之间的两道固定,有了双重的保证,实现了防脱离的效果,同时第一夹紧环和第二夹紧环采用高锰钢材料,高锰钢是典型的耐磨钢,含碳量为高,保证了第一夹紧环和第二夹紧环经久耐用的性能,可保证长时间的最佳固定状态,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防脱离四合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防脱离四合扣中的正视图;
图3为一种防脱离四合扣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扣面1、扣壳2、第一夹紧环3、第二夹紧环4、簧圈5、卡槽6、扣珠7、扣脚8、限位块9、弹簧10、滑槽11、限位槽12、卡紧柱1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星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星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078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静电治具板
- 下一篇:一种新风系统挡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