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矫正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08248.6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40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郭栩铖;李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栩铖 |
主分类号: | A61B5/11 | 分类号: | A61B5/11;A61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雍常明 |
地址: | 719400 陕西省榆林***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矫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矫正器,包括测量关节和电源关节,通过电位器与塞子一配合使得每个相邻的测量关节之间可相对转动且最后方的测量关节和电源关节可实现相对转动,使得使用者在佩戴时,在校正仪各个关节底部采用医用双面胶与人体背部脊柱对应的外侧皮肤进行结合,再调整脊椎至理想状态,打开电源开关,前三十秒保持不动,控制关节对各个检测关节电位器的电压及电流检测,实时进行各个部分脊椎姿态检测,当脊椎弯曲导致相应部分电位器角度超过至一定阈值,控制器则发出命令,相应部分关节的振动马达进行振动,对使用者进行提醒,依靠肌肉发力及时改变相应脊椎部分的姿态,从而使得人的肌肉产生记忆,姿态恢复到一定理想位置,达到矫正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矫正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矫正器。
背景技术
目前脊椎矫正并无真正意义上的预防脊椎变形和治疗器械,现有脊椎矫正器械通常借助软性材料或软硬材料相结合,提供拉力间接改变脊椎姿态,辅助使用者进行背部调节,脱离器械后很容易使得脊椎再次变形,因为佩戴期间,脊椎支撑大部分力量由器械提供,而使用者本身并无或拥有极少肌肉记忆,肌肉力量也并未增长甚至有退化的可能,导致脱离器械后很容易恢复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矫正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矫正器,包括测量关节和电源关节,所述测量关节由底壳一、电位器、振动马达、电压模块以及塞子一组成,所述底壳一的内部底面螺钉固定连接有电压模块,所述底壳一的内部底面且位于电压模块的前方螺钉固定连接有振动马达,所述底壳一的内部底面放置有电位器,所述电位器的右端穿过底壳一右端面的半圆形切口位于底壳一的右方,所述底壳一的右端面且位于电位器的设有塞子一,所述电位器位于底壳一右端的部分位于塞子一的内部。
所述电源关节由底壳二、电位器、振动马达、电压模块、电池、圆柱筒、以及芯片组成,所述底壳二的底部且位于固定粘接有圆柱筒,所述圆柱筒的顶部放置有电压模块,所述电压模块的顶部放置有芯片,所述底壳二的内部底面且位于电压模块的前方螺钉固定连接有振动马达,所述底壳二的内部底面放置有电位器,所述电位器的右端穿过底壳二右端面的半圆形切口位于底壳二的右方,所述电位器位于底壳二右端的部分位于前方的塞子一的内部,所述底壳二的内部底面且位于圆柱筒的后方螺钉固定连接有电池,所述底壳一和底壳二的顶部螺钉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电位器和芯片均通过顶盖和底壳二以及底壳一的配合固定。
进一步地,位于最前的所述电位器固定套接有塞子二。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关节的数量大于两个,测量关节与塞子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芯片的顶部与顶盖的底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关节和测量关节成一行排列,从而前往后方向,每个前方的电位器固定套接在后方的塞子一内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电位器与塞子一的配合使得每个测量关节之间可以相互转动且最后方的测量关节和电源关节可以实现相对转动(测量关节可以变化,根据使用者身高不同,脊椎长度不同,可以自行增加或减少测量关节的数量,与自身脊椎长度进行适配),从而使得使用者在佩戴时,在校正仪各个关节底部采用医用双面胶与人体背部脊柱对应的外侧皮肤进行结合,之后调整脊椎至理想状态打开电池电源开关,前三十秒保持不动,方便控制关节对各个检测关节电位器的电压及电流检测,依靠:电阻=(电压/电流)及(现有阻值/总阻值)*可旋转角度,来进行电位器角度预设定,之后,矫正仪按照上述方法,实时进行各个部分脊椎姿态检测,若部分脊椎弯曲导致相应部分电位器角度超过至一定阈值,控制器则发出命令,相应部分关节的振动马达进行振动,对使用者进行提醒,依靠肌肉发力及时改变相应脊椎部分的姿态,从而使得人的肌肉产生记忆,当姿态恢复到一定理想位置,震动马达停止工作,以此达到矫正的目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栩铖,未经郭栩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082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