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污水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10295.4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33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崔硕;魏荣娜;谢金炎;陈昌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硕;魏荣娜;谢金炎 |
主分类号: | B01D29/03 | 分类号: | B01D29/03;B01D29/50;B01D29/96;B02C4/08;B02C13/06;B02C18/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节能 环保 污水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污水净化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三杆体,所述第三杆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刀片;在破碎辊对碎渣进行破碎操作前,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管体和刀片转动,对大块的碎渣进行首次破碎,在碎渣破碎完成后,第二壳体设置在破碎辊的下方,并在底部安装过滤板,方便工作人员对泥渣进行首次收集,水泵将泥渣排出第一壳体内部,过滤板进行二次收集,避免了泥渣堆积导致无法净化的现象,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污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在建筑建造时难免会排出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中国公开授权发明:CN210764716U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污水处理装置,其在使用时,该建筑节能环保用污水处理装置的底板上安装有碎石传送装置,通过碎石传送装置将第一过滤箱中过滤下来的建筑滤渣排入到碎石传送装置中,将碎石运送到建筑垃圾处理中心;进水管的一端安装有水泵,且进水管的表面安装有流量计,通过水泵将第一过滤箱中过滤后的水,抽入到第二过滤箱中,并通过流量计来计量处理污水的体积;通过在第二处理箱内腔的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块,能够吸附污水中的微粒杂质,有效的增加了污水处理效果,然而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对建筑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时,建筑污水内部难免会有大块的碎渣,破碎辊对碎渣进行粉碎时,很容易将破碎辊卡住,造成无法破碎的现象;
二、在对建筑碎渣进行粉碎后,通过过滤网进行废水和碎渣过滤,碎渣在壳体的底部沉淀,工作人员无法对其进行清理,如果泥渣过多覆盖水泵的水管道,会导致堵塞造成装置无法进行净化的现象,为此,提出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污水净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污水净化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节能环保用污水净化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三杆体,所述第三杆体远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第三杆体的外圈焊接于所述第三壳体的内侧壁,所述第三杆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刀片,所述第三壳体的内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弧形板体,所述第三壳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后表面焊接有两个第四板体,两个所述第四板体的上表面均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第四杆体,所述第四杆体远离所述第三电机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三壳体的后表面且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远离所述第四杆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的内侧壁,所述第四杆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破碎辊,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通于所述第三壳体的一侧,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连通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焊接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硕;魏荣娜;谢金炎,未经崔硕;魏荣娜;谢金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102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