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科护理用接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12297.7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31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宁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珊珊 |
主分类号: | A61J19/00 | 分类号: | A61J19/00;A61G7/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科 护理 用接痰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用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内科护理用接痰装置,包括接痰盒本体,所述接痰盒本体顶部活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底部右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密封盖的前后两侧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转轴,所述密封盖顶部固定设置有吸痰器插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接痰盒本体的内部设置支撑挑杆及支撑块,并将支撑挑杆与斜杆杠杆进行连接,并在接痰盒本体通过床沿支撑架挂在病床的床沿,通过固定杆进行固定,在患者需要吐痰的时候,按下顶部垫片,从而使支撑环带动斜拉杠杆向下,在斜拉杠杆的作用下使支撑块顶开密封盖,让行动不便患者无需从病床上大弯身从床底下拿出痰盂及掀盖,达到了使用便捷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科护理用接痰装置。
背景技术
内科病房中,特别是呼吸道内科,患者常常会伴随有强烈的吐痰欲望,所以病房中的痰盂使用率十分的高,为了防止空气传染,一般痰盂都会配置盖子,一旦护理人员不在旁边,患者使用起来就很不方便了。
现有技术方案(如公告号为CN11091703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内科护理接痰盂,该内科护理接痰盂,在使用时可以将侧挡板、侧端板围绕铰链旋转,将吸板端部与侧挡板端部紧紧吸附围成的矩形框,然后将底板紧紧吸附在侧挡板、侧端板的底部,组成一个存放痰液的容器,盖上顶盖便可通过磁力紧紧密封住痰液,避免细菌出来,清洗时可以拆下顶盖和底板,将吸板与侧挡板分开,平展开侧挡板、侧端板、吸板,方便用刷子清洗和消毒,该内科护理接痰盂用于临时存放病患的痰液,可以快速拆卸成平面式结构,便于清洁和消毒,消灭掉细菌,盖子的密封性好,对环境影响小,但是,该内科护理接痰盂,只是便于清理,并不能使得患者使用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科护理用接痰装置,具备使用便捷等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到患者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科护理用接痰装置,包括接痰盒本体,所述接痰盒本体顶部活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底部右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密封盖的前后两侧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转轴,所述密封盖顶部固定设置有吸痰器插孔,所述吸痰器插孔上端活动连接有密封片,所述接痰盒本体内部设置有支撑挑杆,所述支撑挑杆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挑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斜拉杠杆,所述接痰盒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床沿支撑架,所述床沿支撑架的顶部开设有压杆连接孔,所述床沿支撑架的右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斜拉杠杆上的贯穿孔内活动连接有起盖压杆,所述起盖压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部垫片,所述起盖压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起盖压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起盖压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脱环,所述床沿支撑架的右侧螺纹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保护片,所述斜拉杠杆内部活动连接有密封块,且密封块的外表面与接痰盒本体右侧内壁空腔插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片的直径与吸痰器插孔的直径相同,且通过转轴与吸痰器插孔顶部活动连接。
密封片用于在吸痰器插孔不使用的时候对其进行密封,密封片中含有磁铁,用于提升密封程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均与密封盖底部左侧搭接,所述斜拉杠杆的顶部右侧开设有贯穿孔。
支撑块用于提升支撑挑杆的支撑角度,使密封盖能够张合的角度增加,提升使用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压杆连接孔的内壁直径为上细下粗,且细的部位直径小于防脱环的直径。
压杆连接孔用于支撑及限制起盖压杆,用于防止起盖压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脱离。
优选的,所述支撑环的直径小于顶部垫片,所述支撑环的底部与斜拉杠杆顶部右侧搭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珊珊,未经宁珊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122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UV光催化氧化的水体污染修复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使用的学习绘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