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电站直流电源设备自投切负荷改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13942.7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26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严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博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站 直流电源 设备 负荷 改进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电站直流电源设备自投切负荷改进装置,箱体内部一侧通过线路熔断仓设有保险丝管,箱体外部一侧通过第一陶瓷连接块设有咬合机构,箱体内部另一侧通过上连接柱和下连接柱,上连接柱中设有硅钢柱和电磁线圈,上连接柱和下连接柱上设有接触铜片,接触铜片之间一侧通过连接杆设有转动铜片和金属接触块;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线圈配合硅钢柱实现了电磁铁的功能,当断电时,转动铜片和金属接触块会由于重力下落,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结构简单且无需电机驱动,可实现及时切换,同时箱体后侧的线路熔断仓可对后方的线路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另外加装保护电路,且通过咬合机构避免了传统的通过螺栓紧固,接线时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直流电源设备自投切负荷改进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网络中,有许多用户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一些单位一旦发生停电事故,将会给单位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所述在这些单位的供电系统中都需要备有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当主电源出现停电事故时,备用电源必须立即投入使用恢复供电,为实现这个目的,需要通过自投切负荷装置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进行自动切换;
传统的自投切负荷装置结构复杂,自投切负荷装置内部使用蓄电池来驱动电机带动触点进行切换,然而这种方式存在电机和蓄电池损坏,造成无法及时切换,影响使用,同时现有的自投切负荷装置不具备电路保护功能,当出现电路短路时无法及时切断,需要另加装熔断电路来进行保护,非常麻烦,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电站直流电源设备自投切负荷改进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变电站直流电源设备自投切负荷改进装置,该变电站直流电源设备自投切负荷改进装置通过电磁线圈配合硅钢柱实现了电磁铁的功能,当断电时,转动铜片和金属接触块会由于重力下落,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结构简单且无需电机驱动,不会存在无法及时切换的现象,同时箱体后侧的线路熔断仓可对后方的线路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另外加装保护电路,且通过咬合机构避免了传统的通过螺栓紧固,接线时方便快捷。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变电站直流电源设备自投切负荷改进装置,包括电路保护箱机构和自投切负荷机构,所述电路保护箱机构包括箱体、线路熔断仓、安装机构、保险丝管、第一陶瓷连接块和咬合机构,所述箱体内部一侧设有线路熔断仓,所述线路熔断仓中设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中设有保险丝管,所述箱体外部一侧上端设有第一陶瓷连接块,所述第一陶瓷连接块中设有咬合机构,所述自投切负荷机构包括上连接柱、硅钢柱、电磁线圈、下连接柱、接触铜片、连接杆、转动铜片和金属接触块,所述箱体内部另一侧上端设有上连接柱,所述上连接柱中设有硅钢柱,所述硅钢柱上设有电磁线圈,所述箱体另一侧下端设有下连接柱,所述上连接柱下表面和下连接柱上表面对称设有接触铜片,所述接触铜片之间一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有转动铜片,所述转动铜片前端设有金属接触块。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上安装座、下连接板、伸缩安装座、伸缩弹簧和接触片,所述线路熔断仓上端设有上安装座,所述线路熔断仓下端设有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中设有伸缩安装柱,所述伸缩安装座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伸缩弹簧,所述上安装座和伸缩安装座中设有接触片。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咬合机构包括安装槽、移动槽、咬合框、复位弹簧和陶瓷按压柱,所述第一陶瓷连接块中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中设有咬合框,所述咬合框下端与移动槽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咬合框上端设有陶瓷按压柱并伸出第一陶瓷连接块,所述箱体外部另一侧上下端对称设有第二陶瓷连接块和第三陶瓷连接块,所述第二陶瓷连接块和第三陶瓷连接块内部结构与第一陶瓷连接块相同,所述咬合框内部和安装槽上端设有咬合齿。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陶瓷连接块与下连接柱上方的接触铜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三陶瓷连接块与上连接柱下方的接触铜片电性连接且电磁线圈并联接在上连接柱下方的接触铜片与第三陶瓷连接块之间的线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博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博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139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