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航空管路连接卡箍弯曲试验可拆卸式组合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15787.2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97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孚睿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4 | 代理人: | 刘翠芹 |
地址: | 1000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航空 管路 连接 弯曲 试验 可拆卸 组合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航空管路连接卡箍弯曲试验可拆卸式组合夹具,其包括上加载板、导管接头、夹持体和下固定组件,上加载板包括上加载板本体、开口和第一通孔,导管接头包括导管接头本体、载荷加载端部和堵头,夹持体包括上夹持体、中间夹持体和下夹持体;上夹持体包括上夹持体本体和第二通孔,中间夹持体包括中间夹持体本体和第三通孔,下夹持体包括下夹持体本体和第四通孔,下固定组件包括管体和方形板。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多个不同标准和规格卡箍的弯曲静载及弯曲疲劳寿命试验,减少了工装夹具重复设计和加工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通用零部件弯曲疲劳试验用夹具,具体地涉及一种航空管路的连接卡箍弯曲试验用的可拆卸式组合夹具。
背景技术
管路系统是飞机输送流体的重要部件,连接卡箍是飞机管路系统不可缺少的标准件,它对于飞机、发动机及附件上的导管接头固定连接、流体输送和密封起着关键作用。若卡箍发生失效,不仅会损失发动机的推力,甚至可能导致环控系统失效,危及其他系统和附件。卡箍在装机前都需要按要求进行相关试验检测鉴定,以保证产品在服役过程中的可靠性,弯曲疲劳试验是其中一个试验项目。连接卡箍弯曲疲劳试验需要夹具配合进行。目前,并没有相关成熟的夹具可供选择。并且由于连接卡箍试验件种类规格多,每种规格具有不同的尺寸,需要加工不同尺寸的夹具配合使用。夹具的重复设计和加工不仅增加了试验周期,还会大大增加试验成本,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航空管路连接卡箍弯曲试验可拆卸式组合夹具,通过设置上加载板、导管接头、夹持体和下固定组件,利用上夹持体、中间夹持体和下夹持体实现夹具的可拆卸组合安装,能够应用于多个不同标准和规格卡箍的弯曲静载及弯曲疲劳寿命试验,减少工装夹具重复设计和加工的成本,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用于航空管路连接卡箍弯曲试验可拆卸式组合夹具,其包括上加载板、导管接头、夹持体和下固定组件,所述上加载板包括上加载板本体、开口和第一通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上加载板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上加载板的第一端面且贯穿所述开口;所述导管接头包括导管接头本体、载荷加载端部和堵头,所述载荷加载端部位于所述导管接头的第一端面,所述堵头位于所述导管接头的第二端面;所述夹持体包括上夹持体、中间夹持体和下夹持体;所述上夹持体包括上夹持体本体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上夹持体的两端部上,所述中间夹持体包括中间夹持体本体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中间夹持体的四角外延部,所述下夹持体包括下夹持体本体和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位于所述下夹持体的两端部上,所述上夹持体与所述中间夹持体分别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连接,且所述第二螺栓穿过第二通孔并借助第二螺母、以及所述第三螺栓穿过第三通孔并借助第三螺母实现所述上夹持体与所述中间夹持体的螺接,所述中间夹持体与所述下夹持体分别通过第四螺栓和第五螺栓连接,且所述第四螺栓穿过第三通孔并借助第四螺母、以及所述第五螺栓穿过第四通孔并借助第五螺母实现所述中间夹持体与所述下夹持体的螺接;以及所述下固定组件包括管体和方形板,所述管体夹设在所述中间夹持体与所述下夹持体之间,所述方形板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载荷加载端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以此来连接所述上加载板和所述导管接头,第一螺栓经所述载荷加载端部的下方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第一螺母螺旋连接以此来固定所述上加载板。
进一步,所述导管接头穿过所述卡箍试件,所述卡箍试件的内圆弧面与所述导管接头的外圆弧面紧密贴合。
进一步,所述导管接头穿过所述上夹持体与所述中间夹持体形成的圆形闭环,所述导管接头的外圆弧面紧贴所述上夹持体和所述中间夹持体的内圆弧面。
进一步,所述下固定组件的所述管体穿过所述下夹持体与所述中间夹持体形成的圆形闭环,所述导管接头的外圆弧面紧贴所述上夹持体和所述中间夹持体的内圆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157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银耳种植培养料快速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风扇叶片集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