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轨道交通压电俘能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19633.0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3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宗瑞;王建军;向宏军;魏培君;张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轨道交通 压电 俘能器 | ||
1.一种高性能轨道交通压电俘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移传输杆(1)、压缩弹簧(2)、位移传输筒(3)、压电叠堆阵列(4)及金属外壳(5),金属外壳(5)包括金属外壳上壳(6)、金属外壳中筒(7)及金属外壳下壳(8),位移传输杆(1)下端套有压缩弹簧(2)并装入位移传输筒(3),位移传输杆(1)上端通过磁力座(10)与铁轨(11)相连接,位移传输筒(3)置于金属外壳(5)中,压电叠堆阵列(4)一端置于金属外壳下壳(8)上,另一端置于位移传输筒(3)的压电叠堆配合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轨道交通压电俘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输筒(3)是上端具有圆柱形挡板的圆柱形筒构形,上端下表面设置3个均匀分布的与压电叠堆阵列(4)相配合的圆柱形压电叠堆配合凹槽,与金属外壳下壳(8)内表面的3个圆柱形凹槽一同起到对压电叠堆阵列(4)的定位和固定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轨道交通压电俘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叠堆阵列(4)由三个相同的压电叠堆在水平面按照阵列形式排列,并通过并联方式连接而组成;单个压电叠堆由多层的压电陶瓷片、铜电极以及上下两层普通陶瓷片组成,其中,铜电极的层数比压电陶瓷片的层数多1层,且通过导电胶实现机械上串联和电学上并联;两层普通陶瓷片作为端部保护层来绝缘电极并实现与金属外壳上壳(6)和金属外壳下壳(8)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轨道交通压电俘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中筒(7)侧面有一出线孔,靠近金属外壳中筒(7)下表面,金属外壳中筒(7)上下表面均有6个均匀分布分别与金属外壳上壳(6)和金属外壳下壳(8)配合的螺纹孔;金属外壳上壳(6)具有6个与金属外壳中筒(7)上表面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孔,金属外壳上壳(6)外表面螺纹孔所在位置有6个圆柱形凹槽,金属外壳上壳(6)圆心处有一圆形通孔,位移传输杆(1)上端从此通孔穿出,而位移传输杆(1)下端圆柱形挡板不能穿出;金属外壳下壳(8)具有6个与金属外壳中筒(7)下表面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孔,金属外壳下壳(8)外表面螺纹孔所在位置有6个圆柱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轨道交通压电俘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输杆(1)为下端具有圆柱形挡板的圆柱形杆构形,位移传输杆(1)下端插入压缩弹簧(2)中,而位移传输杆(1)的圆柱形挡板半径大于压缩弹簧(2)的截面圆半径,并且小于位移传输筒(3)内筒半径;压缩弹簧(2)放入位移传输筒(3)内筒里,压缩弹簧原长高度小于位移传输筒(3)内筒高度;位移传输杆(1)传输位移范围为10-20mm,俘能器的最大刚度不超过钢轨单跨刚度的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1963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育苗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低成本BMS充放电二次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