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无线电能传输的预警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20511.3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79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达;高嵬;高键鑫;饶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G01R29/12;G01R33/06;G08B2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盛君梅 |
地址: | 43003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线 电能 传输 预警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电能传输的预警保护装置,设置有对电能进行检测的无线电能传输测试箱;高斯计探头和场强仪探头,分别与无线电能传输测试箱电连接,所述高斯计探头和场强仪探头正交放置在所述无线电能传输测试箱的边缘;高斯计和场强仪,分别连接上位机。上位机通过控制开关S3连接蜂鸣器;上位机还通过串联连接的控制开关S2和手动开关S1连接无线电能传输测试箱。本实用新型通过高斯计对装置周围的磁场强度实时测量与监测,确保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周围电场、磁场强度处于安全极限值以下,大幅提高装置的安全性。场强仪对电场进行相关测量与监测,并将探头进行正交布置,减少高斯计与场强仪间探头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电能传输的预警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安全,成本低廉等优点,可满足不同应用条件下设备供电需求,在医疗、电动汽车、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得到了重视与应用。但是无线电能技术进行能量传输的同时,其应用范围内电磁安全性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问题是其进行产业化应用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针对无线电能技术的研究中电磁环境安全性的问题并不是主要研究对象,不少专家学者目前仅提及相关装置的电场及磁场强度以及相关降低或减少的措施。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对于人体以及生物体的研究相当有限,但是当生物体处于电磁辐射中会吸收电磁能量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不仅会使得生物组织内产生一定的热量导致生物体热调节系统失衡,甚至会产生心跳速率加快、血压数值升高,呼吸急促等非正常的生理反应,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为了限制人体在电场、磁场和电磁场中的暴露,对人体造成各种不利于健康的影响,需要对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工作范围内的电磁场参数进行相关的实时监测,防止人体长时间暴露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造成人体的危害。因此本发明设计一种可用于无线电能传输装置中可进行实时监测与报警的装置,提升装置的安全性。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当生物体处于电磁辐射中会吸收电磁能量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不仅会使得生物组织内产生一定的热量导致生物体热调节系统失衡,甚至会产生心跳速率加快、血压数值升高,呼吸急促等非正常的生理反应,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2)人体在电场、磁场和电磁场中的暴露,对人体造成各种不利于健康的影响。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现阶段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电磁安全性的相关研究等均是通过仿真软件,建立人体模型或是电磁环境模型,通过仿真获取的电磁参数电流密度、功率密度、SAR值对相关模型进行优化设计。但是实际实验中缺乏相关的实时监控相关技术指标的数据,缺乏对于实际试验样机的冗余保护措施,具有安全隐患,容易在试验过程中造成试验人员的机体损伤。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使用该装置可以实现试验装置的状态参数的实时监控,避免试验人员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限度值的电磁场中,产生心跳速率加快、血压数值升高,呼吸急促等非正常的生理反应,甚至导致安全事故,有效的提高了相关试验装置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电能传输的预警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无线电能传输的预警保护装置设置有对电能进行检测的无线电能传输测试箱;
高斯计探头和场强仪探头,分别与无线电能传输测试箱电连接,所述高斯计探头和场强仪探头正交放置在所述无线电能传输测试箱的边缘;
高斯计和场强仪,分别连接上位机。
进一步,所述无线电能传输测试箱采用PP塑料箱,所述无线电能传输测试箱内壁铺设有吸波材料层。
进一步,所述上位机通过控制开关S3连接蜂鸣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205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