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屏真空贴合腔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20864.3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1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林汉塔;袁伟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叶新平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屏 真空 贴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屏真空贴合腔的结构,包括向下开口的上腔体,下腔体,上腔体的左部设有上贴合平台,上贴合平台设有上吸紧机构,用于吸附第一贴件,上腔体的右部设有避空装置。下腔体的左部设有下贴合平台,下贴合平台设有下吸紧机构,用于吸附第二贴件,下腔体的右部设有可调节辅助装置,用于固定贴合产品位置及提高贴合区的贴合质量,上腔体与下腔体合拢后形成密封空间,下贴合平台的下侧设有升降机构,用于下贴合平台与上贴合平台压合。辅助装置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中部的可调节的滚轮装置,设置于支架右部的可调节的L型块装置。本方案适用于平面、V型和Z型等类型的所有双屏真空贴合,同时也能够满足单屏贴合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贴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屏真空贴合腔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车载显示技术的发展,对显示屏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对显示屏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客户体验,全贴合(即光学胶贴合)是提高车载显示器显示性能的重要技术,相较于框贴有一体黑效果、显示清晰、防尘防水和薄等优势。为了提高客户体验,车载中控+仪表组成一体式,俗称“双屏”,是一个主流趋势,将成高端车型标配。
但是,现有的全贴合设备真空腔体设计,存在这些缺陷:结构单调、产品兼容尺寸小、贴合行程短、且没有避空区和辅助区,无法满足曲面双屏产品贴合的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发明了一种双屏真空贴合腔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全贴合设备真空腔体设计,存在结构单调、产品兼容尺寸小、贴合行程短、且没有避空区和辅助区,无法满足曲面双屏产品贴合的需求的问题。其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双屏真空贴合腔的结构,包括向下开口的上腔体,和与上腔体匹配的向上开口的下腔体,所述上腔体的左部为贴合区,该贴合区设有上贴合平台,上贴合平台设有上吸紧机构,用于吸附第一贴件,所述上腔体的右部为非贴合区,该非贴合区设有避空装置。所述下腔体的左部为贴合区,该贴合区设有下贴合平台,下贴合平台设有下吸紧机构,用于吸附第二贴件,所述下腔体的右部为非贴合区,该非贴合区设有可调节辅助装置,用于固定贴合产品位置及提高贴合区的贴合质量,上腔体与下腔体合拢后形成密封空间,密封空间通过抽真空管与外部的真空泵连通,下贴合平台的下侧设有升降机构,用于下贴合平台与上贴合平台压合,使得第二贴件与第一贴件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吸紧机构包括沿上贴合平台下侧向下阵列分布的多个上吸风孔,与上吸风孔连通的上吸气管,上吸气管与外部的气泵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下吸紧机构包括沿下贴合平台上侧向上阵列分布的多个下吸风孔,与下吸风孔连通的下吸气管,下吸气管与外部的气泵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吸风孔分为多个组块,用于按照贴合产品规格大小来选择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贴件为CELL+OCA;第二贴件为CG或者TP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避空装置为填充块,用于缩小上腔体内的空间,加快抽真空的速度;所述上腔体、下腔体的开口端四边中部分别设有密封圈,上腔体、下腔体的侧面,分别设有透明观察窗,用于观察其内部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左端与所述下贴合平台右侧固定连接的支架,设置于支架中部的可上下左右调节的滚轮装置,设置于支架右部的可上下左右调节的L型块装置,支架的左端为三根竖条,支架的主体为三根水平条,中间的水平条与L型块装置垂直连接,两侧的水平条与滚轮装置垂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装置包括设于两侧的调节架,设于调节架上的调节块,设于调节块上的轮轴,套于轮轴中的柱形滚轮,柱形滚轮与非贴合区的第二贴件的下侧抵触,调节块上设有微调。
进一步地,所述L型块装置包括调节架,设于调节架上的调节块,设于调节块上的L型块,L型块与非贴合区的第二贴件的右端抵触,调节块上设有微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208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