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灶排油烟换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24398.6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80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王培勇;周水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事兴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知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7 | 代理人: | 沈佳迎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油烟 换向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灶领域,特指一种集成灶排油烟换向机构,包括一阀体,阀体设置在排烟通道的入烟口处,阀体位于上环形导轨和下环形导轨之间,阀体为C形柱环结构,C形开口处边沿各设置有一磁条,排烟通道的入烟口两侧设置有电磁柱,通过改变电磁柱的电流方向,对磁条产生吸力或者斥力,从而改变阀体的转向选择排烟通道的出风口。采用上述方案后,克服现有集成灶换向结构复杂,换向效果不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灶领域,特指一种集成灶排油烟换向机构。
背景技术
集成灶由于采用了下方排风的设计,因此一般采用在下方箱体左右两侧设置出风口,通过手动调节人字支架进行换向,在换向时,须要请专业人士进行拆装,费时费力,且换向多为手动换向,操作考验工人水平。
现有换向阀处,由于流体在此处需要进行一个90°转折,流体流动损失明显,此外液滴易在此处堆积,严重时有火灾危害;同时现有的双向环风模块,多配套使用方形出口蜗壳,对圆形蜗壳考虑较少
因此,本发明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集成灶排油烟换向机构,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灶排油烟换向机构,克服现有集成灶换向结构复杂,换向效果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集成灶排油烟换向机构,包括一阀体,阀体设置在排烟通道的入烟口处,阀体位于上环形导轨和下环形导轨之间,阀体为C形柱环结构,C形开口处边沿各设置有一磁条,排烟通道的入烟口两侧设置有电磁柱,通过改变电磁柱的电流方向,对磁条产生吸力或者斥力,从而改变阀体的转向选择排烟通道的出风口。
通过改变电流控制阀体的转向,从而实现自动换风口功能,省时省力。
进一步,上环形导轨和下环形导轨皆开设有滑槽,滑槽中设置有滚珠。
滚珠可以减小阀体和导轨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阀体内部为空心结构,阀体内设置有发热丝。
发热丝可以熔化堆积在阀体处的油脂。
进一步,阀体位于上环形导轨处设置有导流叶片。
导流叶片可以减少因气流直接冲击而产生的流体动能损耗。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电磁原理实现集成灶风阀的自动换向;加热丝可以减少油脂在阀体处堆积;通过出风口出加入导流叶片,减少因气流直接冲击而产生的流体动能损耗;通过滚珠实现阀体在滑槽内的快速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位于集成灶后方的示意图;
图2是图1装上风机后的示意图;
图3是阀体设置在导轨中的示意图;
图4是阀体设置在排烟通道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阀体1,磁条11,导流叶片12,排烟通道2,上环形导轨3,
下环形导轨4,电磁柱5,滑槽6,风机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事兴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事兴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243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进出料的膜片加工烘箱
- 下一篇:一种配熔铝炉用天然气燃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