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细菌群相培养试剂瓶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28929.9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88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C12M1/26;C12M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孙永智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菌 培养 试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菌群相培养试剂瓶,包括培养瓶,所述培养瓶一侧的中间设置有玻璃导管A,所述玻璃导管A的一侧延伸至培养瓶内部的底部,所述玻璃导管A的顶部设置有胶帽,所述玻璃导管A底部的中间设置有玻璃导管B,所述玻璃导管B的底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培养瓶靠近玻璃导管A一侧的顶部设置有抽气口,所述培养瓶远离玻璃导管A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一侧设置有密封袋,所述培养瓶的底部设置有瓶底;本实用新型通过胶帽、玻璃导管A、玻璃导管B、密封盖的配合下,便于对内部培养的试剂进行取样,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操作,步骤简单,同时不会污染内部的细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菌培养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细菌群相培养试剂瓶。
背景技术
细菌培养技术是生物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而培养瓶是细菌培养的基本容器之一,在传统的培养方法中,当对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状态进行时时监测,或者对工程菌表达目的蛋白的状况进行测定时,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定时的从培养瓶中取样;
现有装置存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取样操作时要将封闭的培养瓶口打开,取样结束后再灭菌瓶口并封闭,操作相对繁琐,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2、培养厌氧细菌时需要将瓶内的空气抽空,使内部变为真空状态,但是培养瓶无法观察瓶内是否为真空状态,如果瓶内留有空气的话,会影响细菌的培养。
3、每次培养完细菌后都需要对培养瓶的内部进行清洗,现有的培养瓶大部分都比较难清洗,如果没清洗干净的话会影响下次的实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菌群相培养试剂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在取样操作时要将封闭的培养瓶口打开,取样结束后再灭菌瓶口并封闭,操作相对繁琐,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培养厌氧细菌时需要将瓶内的空气抽空,使内部变为真空状态,但是培养瓶无法观察瓶内是否为真空状态,如果瓶内流有空气的话,会影响细菌的培养,每次培养完细菌后都需要对培养瓶的内部进行清洗,现有的培养瓶大部分都比较难清洗,如果没清洗干净的话会影响下次的实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细菌群相培养试剂瓶,包括培养瓶,所述培养瓶一侧的中间设置有玻璃导管A,所述玻璃导管A的一侧延伸至培养瓶内部的底部,所述玻璃导管A的顶部设置有胶帽,所述玻璃导管A底部的中间设置有玻璃导管B,所述玻璃导管B的底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培养瓶靠近玻璃导管A一侧的顶部设置有抽气口,所述培养瓶远离玻璃导管A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一侧设置有密封袋,所述培养瓶的底部设置有瓶底,所述培养瓶两侧的底部和瓶底两侧的顶部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的顶部设置有螺栓。
优选的,所述瓶底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培养瓶的底部设置有凹槽,且凹槽与密封环相互适配。
优选的,所述培养瓶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培养瓶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盖。
优选的,所述胶帽由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玻璃导管B外侧的底部和密封盖的内侧皆设置有螺纹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细菌群相培养试剂瓶;
1.通过胶帽、玻璃导管A、玻璃导管B、密封盖的配合下,便于对内部培养的试剂进行取样,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操作,步骤简单,同时不会污染内部的细菌;
2.通过连接口和密封袋的配合下,在抽真空时能够观察到内部是否已经抽为真空状态,防止内部存在空气,导致对培养厌氧细菌造成影响;
3.通过卡环、螺栓、瓶底的配合下,能够将瓶底拆下,方便对内部进行清洗,提高清洗的效果,在拆下瓶底的同时又能把瓶底当成培养皿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289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