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机械解脱的栓塞弹簧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30345.5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30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孙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汇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解脱 栓塞 弹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机械解脱的栓塞弹簧圈装置,包括引导导管,所述引导导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扭锁,所述扭锁的右侧设置有递送丝,所述扭锁的左侧设置有微导管,所述微导管右端固定连接有引导导管,所述微导管的内壁设置有弹簧圈,所述弹簧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弹簧圈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互锁臂,所述第一互锁臂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互锁臂,所述第二互锁臂的一端远离弹簧圈且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壁设置有递送丝,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套。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递送丝控制弹簧圈的位置变化,弹簧圈通过第一互锁臂和第二互锁臂进行卡接,进而使弹簧圈拆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栓塞弹簧圈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机械解脱的栓塞弹簧圈装置。
背景技术
弹簧圈是用于治疗动脉瘤的医疗器械,GDC远端为铂金的弹簧圈,与不锈钢导丝相连,可直接送入动脉瘤内,当通入直流电后,弹簧圈吸引带负电荷的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发生电凝,在动脉瘤内形成血栓,同时弹簧圈与不锈钢导丝相连部分因电解而溶断,弹簧圈解脱留于动脉瘤内,GDC弹簧圈极柔软,在动脉瘤内进退盘旋顺应性好,投放位置不满意可再调整,不易发生瘤动脉闭塞。
普通的弹簧圈不能实现机械解脱,需要电解进行熔断,严重影响手术效率,实用性较差,同时递送丝的位置不容易固定,由此提出一种可机械解脱的栓塞弹簧圈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机械解脱的栓塞弹簧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机械解脱的栓塞弹簧圈装置,包括引导导管,所述引导导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扭锁,所述扭锁的右侧设置有递送丝,所述扭锁的左侧设置有微导管;
所述微导管右端固定连接有引导导管,所述微导管的内壁设置有弹簧圈,所述弹簧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弹簧圈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互锁臂,所述第一互锁臂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互锁臂,所述第二互锁臂的一端远离弹簧圈且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
所述连接管的内壁设置有递送丝,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螺纹套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卡套,所述螺纹套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微导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导管标记,所述微导管的外表面靠近导管标记设置有递送丝标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递送丝标记和导管标记的位置关于连接管对称,且对齐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互锁臂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微导管和引导导管的内壁均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的内壁靠近引导导管且设置有递送丝。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弹簧圈通过第二卡块固定连接有第一互锁臂,第一互锁臂和第二互锁臂通过机械式卡接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快速脱离,实用性增强。
2、本实用新型,引导导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扭锁,通过松动转动使扭锁固定递送丝的位置,进而使递送丝稳定固定,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实用性增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机械解脱的栓塞弹簧圈装置的结构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汇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汇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303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面罩
- 下一篇:一种具有自动提醒功能的电子药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