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高效制冷散热的树脂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43196.6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47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霜玲;李玉光;付慧群;陈军;刘崇;周雪媚 | 申请(专利权)人: |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渭南领智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24 | 分类号: | B29C64/124;B29C64/30;B29C35/16;B33Y3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泛想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60 | 代理人: | 石琳丹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固化 打印机 及其 高效 制冷 散热 树脂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高效制冷散热的树脂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高效制冷散热的树脂池,通过在树脂池中设置位于支撑板上方的树脂液腔室以及位于支撑板下方的冷却液腔室,所述底壁上开设有冷却液注排口;还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底壁的下端连接接触,使得树脂液填充于树脂液腔室中以及冷却液填充于冷却液腔室中,在光固化打印过程中,树脂固化时放出的热量可以被冷却液吸收,使得树脂池底部的温度降低,可以防止树脂池底部温度过高时,覆设于支撑板上的半透膜产生褶皱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高效制冷散热的树脂池。
背景技术
光固化3D打印机具有容纳液态光敏树脂的树脂池,光敏树脂受到光源的照射固化时会放出热量,并且放出的热量聚集于树脂池底部,温度过高时,会导致覆设于树脂池底部的半透膜产生褶皱变形,使得光固化的精度下降以及树脂池被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高效制冷散热的树脂池,可以防止树脂池底部温度过高时,覆设于树脂池底部的半透膜产生褶皱变形。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高效制冷散热的树脂池,包括底壁,安装于底壁上端的周壁,以及与周壁内侧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周壁形成位于支撑板上方的树脂液腔室,所述支撑板与周壁以及底壁形成位于支撑板下方的冷却液腔室;所述底壁上开设有冷却液注排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底壁的下端连接接触。
进一步地,还包括微控制器和液温检测计,所述液温检测计的检测端位于冷却液腔室中,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液温检测计和半导体制冷片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连接接触。
进一步地,还包括散热扇,所述散热扇安装与散热片的下端,所述散热扇与微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冷却液注排管,所述冷却液注排管的一端与冷却液注排口固定连接并连通,另一端安装有堵头。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包括螺管、活塞以及推杆,所述螺管一端封闭;所述推杆的一端与螺管的封闭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螺管与冷却液注排管旋接,所述推杆与活塞位于冷却液注排管中,所述活塞与冷却液注排管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还包括半透膜,所述半透膜覆设于支撑板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光固化3D打印机,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高效制冷散热的树脂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固化3D打印机及其高效制冷散热的树脂池,通过在树脂池中设置位于支撑板上方的树脂液腔室以及位于支撑板下方的冷却液腔室,使得树脂液填充于树脂液腔室中以及冷却液填充于冷却液腔室中,在光固化打印过程中,树脂固化时放出的热量可以被冷却液吸收,使得树脂池底部的温度降低,可以防止树脂池底部温度过高时,覆设于支撑板上的半透膜产生褶皱变形。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高效制冷散热的树脂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底壁;20、周壁;30、支撑板;40、半导体制冷片;50、液温检测计;60、散热片;70、散热扇;80、冷却液注排管;90、堵头;91、螺管;92、活塞;93、推杆;100、树脂液腔室;200、冷却液腔室;300、半透膜。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渭南领智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渭南领智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431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