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古建筑木质栏杆修复用固定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44193.4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73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黄祖武;崔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国辉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F11/18 |
代理公司: | 广东中禾共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99 | 代理人: | 方永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建筑 木质 栏杆 修复 固定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古建筑木质栏杆修复用固定机构,包括雕饰横杆、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所述雕饰横杆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立杆,且第一立杆的侧壁连接有组装式固定件,所述组装式固定件包括第一紧压条、第一组装块、第一对接块、第二紧压条、第二组装块和第二对接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木质栏杆修复用固定机构,属于古建筑修复设备领域,采用组装式固定件,固定件通过两个适配的组装块进行组装,组装块套接在立柱上端头,对立柱上端头进行套接紧固,采用组装式底座,组装式底座通过两个适配的组装座进行组装,组装座和对接块、压条相互配合,能够进行紧压条和组装座的组装,组装座通过开设的固定孔与安装处进行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修复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古建筑木质栏杆修复用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古建筑修复技艺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技艺;使用固定条对古建筑木质栏杆进行修复过程中,由于固定条突出,影响古建筑木质栏杆的美观,固定条对立柱上端无套环进行紧固,立柱裂缝不方便修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木质栏杆修复用固定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古建筑木质栏杆修复用固定机构,包括雕饰横杆、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所述雕饰横杆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立杆,且第一立杆的侧壁连接有组装式固定件,所述组装式固定件包括第一紧压条、第一组装块、第一对接块、第二紧压条、第二组装块和第二对接块,且第一紧压条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组装块,所述第一紧压条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对接块,所述第二紧压条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组装块,且第二紧压条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对接块,所述第一组装块和第二组装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杆的下端套接有组装式底座,且组装式底座包括第一组装座、第一固定孔、第一压条、第二压条、第二组装座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组装座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孔,且第一组装座的侧壁插入进第一压条,所述第一组装座的侧壁连接有第二组装座,且第二组装座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组装座的侧壁插入有第二压条,所述雕饰横杆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立杆。
优选的,所述所述第一组装座和第二组装座适配设置,且第一组装座开设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组装座开设的第二固定孔对齐。
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接块贯穿第一组装座内孔壁开设孔,且第一压条下端凹槽与第一对接块适配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对接块贯穿第二组装座内孔壁开设孔,且第二压条下端凹槽与第二对接块适配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装块、第二组装块适配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组装式固定件,固定件通过两个适配的组装块进行组装,组装块套接在立柱上端头,对立柱上端头进行套接紧固,采用组装式底座,组装式底座通过两个适配的组装座进行组装,组装座和对接块、压条相互配合,能够进行紧压条和组装座的组装,组装座通过开设的固定孔与安装处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古建筑木质栏杆修复用固定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古建筑木质栏杆修复用固定机构的整体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古建筑木质栏杆修复用固定机构的组装式固定件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古建筑木质栏杆修复用固定机构的组装式底座拆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国辉,未经崔国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441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建筑钢管灌注桩
- 下一篇:一种舞台烟雾机的烟雾油增压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