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系统集成布线用穿缆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46406.7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60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星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8 | 分类号: | H02G1/08;B65H7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自***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集成 布线 用穿缆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系统集成布线用穿缆器,包括底座、第一穿缆器和第二穿缆器,第一穿缆器和第二穿缆器的底部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两侧,底座一侧固定连接有U型板,底座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机壳,底座两侧活动连接有衔接轴,衔接轴一端套接有轮胎,第一穿缆器包括支架、转环和勾型固定架,转环活动设置在支架的内部,勾型固定架固定连接在转环的内侧,勾型固定架设置有六个,勾型固定架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环,机壳内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该种系统集成布线用穿缆器,可同时装配两个穿缆器,提高了工作效率,可自动收线放线,仅需人工辅助操作即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成本和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缆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系统集成布线用穿缆器。
背景技术
系统集成布线就是为了顺应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的大楼来说,就如体内的神经,它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准材料,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现代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为现代建筑的系统集成提供了物理介质。可以说,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大楼的成败,选择一套高品质的系统集成布线是至关重要的。
系统集成布线是智能化办公室建设数字化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是将所有语音、数据等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办公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质介质,支持将来语音、数据、图文、多媒体等综合应用,该系统是一个由非屏蔽阻燃全系列产品组成的开放系统体系。它将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电力、消防等安保监控系统结合起来。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以实现灵活、管理方便、易于扩充、符合六类高标准布线系统。系统以可靠性、安全性、标准化及通用性、良好的扩展性为原则,能够支持现有各种网络结构及协议,同时兼顾布线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满足现代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集成布线分为建筑物子系统、干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都由配线架、干线光缆或电缆、配线设备、设备线缆、信息插座等组成。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通过配线架由光缆进行连接。
目前,大多穿缆器需要人工操作穿缆器,并且人工收线放线,使工人劳动强度大,且需要多人操作才能运转,用工成本高,且一个穿缆器只能装配一根线缆,工作效率较低。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系统集成布线用穿缆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系统集成布线用穿缆器,包括底座、第一穿缆器和第二穿缆器,所述第一穿缆器和第二穿缆器的底部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两侧,所述底座一侧固定连接有U型板,所述底座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机壳,所述底座两侧活动连接有衔接轴,所述衔接轴一端套接有轮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穿缆器包括支架、转环和勾型固定架,所述转环活动设置在支架的内部,所述勾型固定架固定连接在转环的内侧,所述勾型固定架设置有六个,所述勾型固定架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壳内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机壳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二隔板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穿缆器的结构和第二穿缆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穿缆器和第二穿缆器分别套接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型板内部一侧活动连接有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星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星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464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