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诊疗用头罩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46865.5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07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芳;王荣;李振平;王黎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2B18/02 | 分类号: | A62B18/02;A62B18/08;A61M16/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泽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6 | 代理人: | 罗攀 |
地址: | 31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诊疗 头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公开了一种诊疗用头罩,该诊疗用头罩中设有透明前罩体和负压装置,既能方便医务人员观察患者治疗时的表情和/或具体的治疗情况,也能抽吸走患者治疗过程中因咳嗽或呕吐产生的飞沫和/或气溶胶,避免飞沫和/或气溶胶泄露到治疗环境的空气中造成污染,保证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提升了该诊疗用头罩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诊疗用面罩。
背景技术
医务人员在给患者实施内镜诊治操作时,患者常常会出现咳嗽或呕吐,患者在咳嗽或呕吐时容易发生飞沫喷溅并产生一些气溶胶,导致治疗环境被污染,不利于医院环境的清洁管理,若遇到传染病治疗时环境被污染产生的后果更加严重,会导致传染源被扩散。现有技术阻止患者病原菌进入空气的只有佩戴口罩,但在患者有口腔问题或需要进行口鼻分泌物提取时只能暴露在诊室空气中,完全依靠医务人员穿戴隔离服,无法在达到双向隔离以进行诊疗;且若患者(传染病者)的飞沫进入诊疗环境的空气中,有很大可能造成医务人员以及其他候诊者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诊疗用头罩,该诊疗用头罩在使用时既能便于医务人员观察到患者治疗时的治疗情况,还能防止患者产生的飞沫和/或气溶胶扩散到治疗环境的空气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诊疗用头罩,包括:
输气装置,用于向诊疗用头罩内输送氧气;
负压装置,用于吸取诊疗用头罩内飞沫和/或气溶胶;
支撑组件,包括前后相对设置且均为拱形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
透明前罩体,与第一支撑架的边缘连接,透明前罩体上形成有输气孔和负压孔,输气孔与输气装置连通,负压孔与负压装置连通;以及
后罩体,由后向前依次与第二支撑架的边缘和第一支撑架的边缘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透明前罩体的材料包括可见光透光率至少为80%的塑料柔性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后罩体的材料包括塑料柔性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左右两侧的轴向固定件,轴向固定件一端与第一支撑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架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架第一部件和第一支撑架第二部件,第一支撑架第一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架第二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
第二支撑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撑架第一部件和第二支撑架第二部件,第二支撑架第一部件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架第二部件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透明前罩体的左侧或右侧还形成有用以单只手部进入头罩内的第一操作口和第二操作口,其中,第一操作口和第二操作口分开设置,第一操作口和第二操作口的开口形式均为单向活瓣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后罩体的中部或下部形成有用以两只手部进入头罩内第三操作口,第三操作口形成在远离第一操作口和第二操作口的一侧,且第三操作口的开口形式为单向活瓣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后罩体的底部设有拱形的护颈结构,护颈结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设有柔性泡沫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透明前罩体在负压孔处设有过滤层,并在过滤层背离头罩内部的一侧设有净化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当患者使用诊疗用头罩时,前面罩与患者面部的距离不小于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第一医院,未经嘉兴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468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装式电能计量箱
- 下一篇:一种循环肿瘤细胞分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