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动自动上梁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52164.2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98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韩泰然;邓耿;周涛;王勇;权军军;徐建峰;董杳杳;施飞;许磊;余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E21F1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石丹丹 |
地址: | 467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动 自动 上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动自动上梁器,包括U型托槽、活塞杆、套筒、控制阀门和底座,所述套筒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套筒为中空钢构件,所述活塞杆的下端插装在套筒的中空腔体内,所述U型托槽固定在活塞杆的顶端,所述控制阀门安装在套筒的外部,并通过风管与套筒内部相连通,所述控制阀门上设置有风源接口,所述控制阀门用于控制套筒的无杆腔进风和出风。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避免重复搭建工作台,还可以替代人力上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施工安全性,并且可以反复多次使用,可应用各种不同环境,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动自动上梁器。
背景技术
井下架棚施工、开帮打网特别是架棚上梁时需要搭建工作台人工上梁,施工人员往往都会站在工作台上往上抬棚梁。一般来说,人力搭建工作台上梁,都使用大量人力物力,比较费时费力。而且在现场施工时,如遇到挑顶、开帮时,顶板、巷帮较多积渣四散而落,上梁时如果遇到顶板碎渣、残渣会对施工人员造成损伤,在安全性上有风险。而且所搭建的工作台,需要重复搭建、拆除和移动,浪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对于井下施工人员来说,比较费时费力。与此同时,重复搭建工作台,而且造成了物料的浪费,延长了施工时间,增强了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劳动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动自动上梁器,不但可以避免重复搭建工作台,还可以替代人力上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施工安全性,并且可以反复多次使用,可应用各种不同环境,方便快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动自动上梁器,包括U型托槽、活塞杆、套筒、控制阀门和底座,所述套筒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套筒为中空钢构件,所述活塞杆的下端插装在套筒的中空腔体内,所述U型托槽固定在活塞杆的顶端,所述控制阀门安装在套筒的外部,并通过风管与套筒内部相连通,所述控制阀门上设置有风源接口,所述控制阀门用于控制套筒的无杆腔进风和出风。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门为开闭器,包含三个档位,分别为左档位、中间档位和右档位,所述控制阀门上开设有排气孔;当控制阀门处于左档位时,风源接口与进风管接通,向套筒的无杆腔进风,当控制阀门处于右档位时,排气孔与出风管接通,套筒无杆腔内的气体向外排出,当控制阀门处于中间档位时,风源接口与进风管断开,排气孔与出风管断开,套筒无杆腔既不进风也不出风。
进一步地,所述风源接口通过连接管与井下风管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门通过卡箍固定在套筒的外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套筒外部的扶手,所述扶手为矩形钢环。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通过卡箍固定在套筒的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风动自动上梁器,操作方便、快捷、简单,解决架棚开帮挂网、挑顶时,重复搭建工作台的问题,施工人员不必再频繁搭建工作台,该上梁器可反复多次使用,成本较低,节约材料,同时还解决了架棚上梁时人力上梁困难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防止施工人员上梁时顶板掉渣砸伤,保证了井下施工时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有效提高了现场文明生产问题。该上梁器既可当作工作台适应不同高度、角度开帮打锚网,还可以在施工架棚现场辅助上棚梁。
2、井下施工时,特别是扩修现场,利用现场风源,对于扩修中开帮、打网、架棚各种复杂环境,只要是在有风的地方均可使用,尤其是井下具有丰富的风源,不使用气源和液压油等能源,节省了资源消耗,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521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