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升降托盘及玻璃升降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52248.6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38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尹永汉;张德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广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89 | 分类号: | E05F15/689;E05F15/686;E05D15/16;B60J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陆明耀 |
地址: | 2153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升降 托盘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玻璃升降托盘及玻璃升降器,玻璃升降托盘包括本体,其底端形成有一插孔;有一缓冲块插接固定于所述插孔内且其缓冲端伸出于所述插孔外,所述缓冲块的插接部上朝向其外侧对称形成有倒扣,所述倒扣与所述插孔上的卡孔相互匹配,以限制所述缓冲块的活动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在缓冲块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一组倒扣,通过倒扣与插孔上的卡孔配合固定,有效防止缓冲块在随本体同步升降过程中脱落;将缓冲块的底部设计成波浪形的缓冲弧面,相对于传统的缓冲块其能承受的压力值增加,及延长了缓冲块与本体的使用寿命;本体上形成有一组凹槽,凹槽的突出面与导轨的正面抵接,增加本体与导轨的受力面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窗升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玻璃升降托盘及玻璃升降器。
背景技术
玻璃升降器是汽车门窗玻璃的升降装置,主要分电动玻璃升降器与手动玻璃升降器两大类。
现在许多轿车门窗玻璃的升降(关闭和开启)已经抛弃了摇把式的手动升降方式,一般都改用按钮式的电动升降方式,即使用电动玻璃升降器。轿车用的电动玻璃升降器多是由驱动电机、减速器、拉绳、导轨、玻璃安装托盘的本体等组成,使得本体沿所述导轨上下移动。本体在下降时若其底端没有缓冲块将其与导轨的翻边进行缓冲,则本体和/或导轨会因硬接触导致损坏,影响玻璃升降器的使用寿命。
在现有技术中,缓冲块插接于本体的底面,但由于其没有防脱落结构,故在本体升降过程中,缓冲块会在重力作用或者本体移动过程中的晃动中与本体脱落;此外,传统缓冲块由于其底部整体设计为一向外突出的圆弧状,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形成疲劳进而产生变形,缩短缓冲块的使用时间。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玻璃升降托盘及玻璃升降器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玻璃升降托盘及玻璃升降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玻璃升降托盘,包括本体,其底端形成有一插孔;有一缓冲块插接固定于所述插孔内且其缓冲端伸出于所述插孔外,所述缓冲块的插接部上朝向其外侧对称形成有倒扣,所述倒扣与所述插孔上的卡孔相互匹配,以限制所述缓冲块的活动空间。
优选的,所述缓冲块的底部形成波浪形的缓冲弧面,该弧面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内弧面,一个外弧面以及连接所述内弧面和所述外弧面的过渡弧面组成,两个内弧面的对称轴与所述缓冲块的中心轴共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缓冲块的插接部中与所述倒扣相邻的两个楔形面朝向所述缓冲块的中心轴处对称倾斜设置,且所述楔形面与所述插孔的内壁贴合。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正面形成有两个纵向共轴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本体的移动轴线一侧。
玻璃升降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玻璃升降托盘,所述玻璃升降托盘卡接在导轨上,所述导轨的底部形成有一翻边,所述缓冲块的缓冲端朝向所述翻边。
优选的,所述导轨的两端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位于所述玻璃升降托盘的上下行程的两侧,且所述滑轮上绕设有拉绳。
优选的,所述导轨上与所述玻璃升降托盘相对的背面上设置有一电机,所述电机驱动与其连接的线轮旋转,所述拉绳缠绕在所述线轮的线槽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在缓冲块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一组倒扣,通过倒扣与插孔上的卡孔配合固定,有效防止缓冲块在随本体同步升降过程中脱落;将缓冲块的底部设计成波浪形的缓冲弧面,相对于传统的缓冲块其能承受的压力值增加,及延长了缓冲块与本体的使用寿命;
本体上形成有一组凹槽,凹槽的突出面与导轨的正面抵接,增加本体与导轨的受力面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广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广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522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