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油田水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54585.9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12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艾先婷;吴若宁;贺越;贺康;杨艳;王亚雄;周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38 | 分类号: | C02F1/38;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弓长 |
地址: | 716000 陕西省延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油田 水处理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油田水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水收集筒,分离水收集筒内部设置有旋流离心工作筒,旋流离心工作筒内部设置有旋流组件,旋流离心工作筒上端与分离水收集筒顶部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二次分离锥形筒,分离水收集筒底面还连接有与旋流离心工作筒底部相通的进液管,分离水收集筒顶部还连接有与二次分离锥形筒顶部相连通的出油管,分离水收集筒底部还设置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油田水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除油效果不理想或者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油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油田水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以后,注水工艺成为主要的开发模式,注入水中含油量超标,会降低注水效率。因此在注入水处理工艺中采取必要的除油措施是保证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举措。目前针对油田水处理除油环节常采取的措施有重力分离法、气体浮选法、化学除油技术和微生物除油技术等。虽然方法众多,但大多存在局限性,重力分离法技术成熟,设备要求低,但除油效果不理想;气浮法工艺流程繁琐,操作运行复杂;化学除油技术效果好,但对除油剂的选择要求高;微生物除油效果最好但其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油田水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除油效果不理想或者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油田水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水收集筒,分离水收集筒内部设置有旋流离心工作筒,旋流离心工作筒内部设置有旋流组件,旋流离心工作筒上端与分离水收集筒顶部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二次分离锥形筒,分离水收集筒底面还连接有与旋流离心工作筒底部相通的进液管,分离水收集筒顶部还连接有与二次分离锥形筒顶部相连通的出油管,分离水收集筒底部还设置有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
分离水收集筒、旋流离心工作筒、旋流组件、二次分离锥形筒的中心轴重合。
旋流组件包括中心轴,中心轴的上下两端与中心轴为一体设置有圆锥体,中心轴上下两端的圆锥体的顶部分别朝上和朝下,中心轴外侧壁与中心轴为一体均匀设置有多个旋流叶片,旋流叶片的外缘通过焊接固定在旋流离心工作筒的内侧壁上。
旋流离心工作筒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分离孔。
二次分离锥形筒设置为上下端开口的倒圆台状筒体,二次分离锥形筒的筒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二次分离孔。
二次分离锥形筒的上端固定在分离水收集筒顶部的内侧壁上,二次分离锥形筒的下端固定在旋流离心工作筒的顶部的上表面。
旋流离心工作筒的内部高度与所述旋流组件的高度相同。
分离孔为所述二次分离锥形筒上呈上下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装置旋流离心组件可对污水进行初次分离,锥形筒可进行二次分离操作,确保了除油效果,本装置初次与二次除油流程衔接无需其他额外操作,结构且处理工艺简单,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油田水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油田水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中旋流离心工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油田水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中旋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油田水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中二次分离锥形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旋流离心工作筒,2.旋流组件,3.二次分离锥形筒,4.分离水收集筒,5.进液管,6.出油管,7.分离孔,8.二次分离孔,9.出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545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