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电机的均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56618.3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75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洪焱;李孙动;孙标;张世松;邓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38 | 分类号: | H02K3/38;H02K3/50 |
代理公司: | 福州鼎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63 | 代理人: | 陈玉琴;李向楠 |
地址: | 3506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电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电机的均压结构,包括由电枢绕组引出、沿电机转子周壁上排列设置的的若干电枢绕组端部、于电机转子周壁上绕设的均压线绕组、以及均压线连接线,每根均压线连接线一端夹置于电枢绕组端部和绝缘片间、与电枢绕组端部焊接,均压线连接线另一端与均压线端部焊接。本实用新型,不仅避免了传统均压线连接线和电枢绕组端部的直角连接,且因均压线连接线夹置于电枢绕组端部和绝缘片间,压线连接线与电枢绕组端部间具有较大的焊接面,焊接点也位于电枢绕组端部的排列结构上,均压线连接线与电枢绕组端部的焊接点可抵抗的应力更大,均压线连接线与电枢绕组端部的焊接处不易断裂、松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电机的均压结构。
背景技术
直流电机中,因种种原因引起的磁通不对称,常导致直流电机叠绕组(即电枢绕组)中各并联支路的感应电动势不等,进而以致空载时直流电机叠绕组(即电枢绕组)内部会产生较大的环流,负载时各并联支路电流分配严重不平衡,为避免电流环流的产生和电流分配不均的问题,需将直流电机叠绕组(即电枢绕组)内各并联支路中理论上电位相等的点用导线连接起来,该用于理论上各等电位点间的连接导线即为均压线。直流电机特别是大型直流电机内,均压线的数量较庞大,为进行有序的合理走线,如图1和图2所示,电机内所有的均压线逐一安放、密集排列到电枢绕组端部101靠近电机中心的内侧,形成均压线绕组102,均压线绕组102中各均压线的端部103由靠近电枢绕组端部101一端引出,各电枢绕组端部101由绝缘片104间隔开,各电枢绕组端部101与均压线的端部103间由均压线连接线105(铜板)连接,实现电导通。现有均压线连接线105,如图2所示,其紧贴电机设置,一端与均压线的端部103连接后,另一端向电机外侧弯折与轴向伸出的电枢绕组端部101垂直连接,均压线连接线105与均压线的端部103间通常采用气体焊接, 气体焊接可减少焊接应力,增加焊接强度,故均压线连接线105与均压线的端部103相对较牢固,但因为气体焊接时,焊接温度很高,易损坏电枢绕组端部101间的绝缘片104,所以,均压线连接线105与电枢绕组端部101间不适用于焊接强度较好的气体焊接,均压线连接线105与电枢绕组端部101间常采用铆钉连接或亚弧焊银焊接。由于铆钉连接或亚弧焊银焊接本身连接的强度较差,均压线连接线105又是经过弯折后与电枢绕组端部101垂直连接的,均压线连接线105及与电枢绕组端部101垂直连接的连接点所受应力较大,致使均压线连接线105与电枢绕组端部101连接处易断裂、松开,像本司于2014年-2018年间,直流电机均压线连接线105与电枢绕组端部101连接处即多次出现断裂、松开,导致电机电流不平衡,打火严重,甚至烧坏电机,需下线处理,影响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电机的均压结构。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电机的均压结构,包括由电枢绕组引出、沿电机转子周壁上排列设置的的若干电枢绕组端部和于电机转子周壁上绕设的均压线绕组,相邻两电枢绕组端部间夹设有绝缘片,均压线绕组的绕设半径小于电枢绕组端部排列半径,均压线绕组靠近电枢绕组端部的一端向上伸出有若干均压线端部,所述直流电机的均压结构还包括若干均压线连接线,每一均压线连接线均平行于电机转子的轴向设置、且与电位相同的电枢绕组端部和均压线端部一一对应,每根均压线连接线一端夹置于电枢绕组端部和绝缘片间、与电枢绕组端部焊接,每根均压线连接线另一端与均压线端部焊接。
进一步地,均压线连接线与均压线端部焊接的一端垂直弯折,形成有弯折部,均压线端部与均压线连接线的弯折部焊接。均压线连接线垂直弯折后,均压线连接线设有弯折部的一端强度更大,可承受更大的应力,同时,弯折后,弯折部与均压线端部的焊接面更大,焊接更方便。
进一步地,所有均压线连接线通过并头套连接后固定于电机转子上。该设置,可使均压线连接线的设置更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566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单片机的三级报警器
- 下一篇:一种片剂脆碎度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