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58187.4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2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9F9/3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陈实顺 |
地址: | 231300 安徽省六***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显示 面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表面设有透光槽;发光件,设于所述透光槽的槽底,用于发射蓝光;量子膜,设于所述透光槽内并与所述透光槽的槽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量子膜与所述发光件相对设置;蓝光膜,设于所述透光槽内,且位于所述量子膜与所述发光件之间;遮光件,设于所述透光槽的槽壁且所述遮光件具有通光区域,所述遮光件连接于所述量子膜或所述蓝光膜,所述量子膜覆盖所述通光区域,以使所述蓝光穿过所述通光区域并经过所述蓝光膜与所述量子膜后投射出去。上述背光模组避免了发光件发射的蓝光从透光槽的槽壁与量子膜之间的间隙射出,避免了背光模组显示区四周发蓝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微型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组具有节能、轻薄化、宽色域、超高对比度、精细动态分区等优点。在微型LED背光模组的现有架构中,通常包含蓝光微型LED芯片(Mini LED Blue chip)搭配荧光胶、蓝光微型LED芯片搭配量子膜的架构,在这两种架构当中,针对较大尺寸的微型LED,蓝光微型LED芯片搭配荧光胶的架构存在荧光胶封胶不均的问题,从而导致芯片发出的蓝光不能均匀通过荧光粉转化为白光,而量子膜搭配蓝光微型LED芯片的架构则可较好解决大尺寸产品封胶不均的弊端。
目前,在量子膜搭配蓝光微型LED芯片的架构中,通常将量子膜放置在蓝光微型LED芯片的表面,将蓝光膜放置在量子膜和蓝光微型LED芯片之间。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量子膜和蓝光膜均与膜片槽的槽壁之间会预留一定间隙以保证膜材的自由胀缩,在此情况下,蓝光微型LED芯片发射的蓝色光线会从量子膜与膜片槽的槽壁之间的间隙射出,从而导致背光产品显示区周边发蓝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一表面设有透光槽;
发光件,设于所述透光槽的槽底,用于发射蓝光;
量子膜,设于所述透光槽内并与所述透光槽的槽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量子膜与所述发光件相对设置;
蓝光膜,设于所述透光槽内,且位于所述量子膜与所述发光件之间;
遮光件,设于所述透光槽的槽壁且所述遮光件具有通光区域,所述遮光件连接于所述量子膜或所述蓝光膜,所述量子膜覆盖所述通光区域,以使所述蓝光穿过所述通光区域并经过所述蓝光膜与所述量子膜后投射出去。
上述背光模组通过将遮光件设于透光槽的槽壁,并将遮光件与量子膜或蓝光膜连接,避免了发光件发射的蓝光从透光槽的槽壁与量子膜之间的间隙射出的情况,发光件发射的蓝光全部经过量子膜转化,避免了背光模组显示区四周发蓝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量子膜设于所述遮光件背离所述发光件的一侧,沿光路方向,所述量子膜在所述透光槽的槽底的投影与所述遮光件在所述透光槽的槽底的投影部分重叠。
如此,遮光件承载量子膜,在量子膜与遮光件连接的情况下,量子膜与透光槽的槽壁之间仍然存在间隙,该间隙保证了量子膜的自由胀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蓝光膜固定于所述量子膜靠近所述发光件的一侧,且与所述发光件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蓝光膜与所述遮光件之间在间隙。
如此,量子膜与蓝光膜连接成为一体,蓝光膜与发光件之间存在间隙,通过量子膜的厚度的韧性,避免了蓝光膜在可靠性试验过程以及受到发光件发热而导致材料褶皱的情况;蓝光膜与遮光件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保证了蓝光膜的自由胀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精卓光显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581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