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带锁扣、座椅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60357.2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08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庄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18 | 分类号: | B60R22/18;B60R2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张相升;杨仁波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带 座椅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带锁扣、座椅及汽车,包括锁头、柔性连接带和固定端片,所述柔性连接带两端分别与锁头和固定端片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柔性连接带的至少部分连接,所述支撑件为与所述柔性连接带的连接部分提供支撑。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安全带锁头在使用过长中容易陷入座椅发泡中,导致安全带接插困难或者无法接插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带锁扣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带锁扣、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安全带作为汽车的被动安全系统的一部分,是所有汽车必不可少的配置。安全带由织带卷收器、织带、锁舌、插锁、下固定片或PLP等部件组成。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乘员必须佩戴安全带,从而在发生碰撞或紧急刹车情况下,可以利用安全带将人体固定在座椅上,减弱人体与汽车其他部件碰撞而带来的冲击伤害。
织带形插锁因其经济性和舒适性,广泛应用于轿车二排安全带系统中。但是对于坐垫较高的车型,织带型插锁织带长度增加,导致锁头缺乏有效支撑,容易陷入座椅发泡层中,导致安全带不易甚至无法接插。
常见的解决方案是采用钢支架结构的插锁来替代织带型插锁以提供足够的支撑,或者是通过座椅的开口上增加塑料件来对锁头提供支撑。上述方案均会造成较大的成本上升,且采用硬性支架进行支撑,乘客在乘坐的时候如果坐到锁扣上容易导致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锁扣、座椅及汽车,解决安全带锁头在使用过长中容易陷入座椅发泡层中,导致安全带接插困难或者无法接插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安全带锁扣,包括锁头、柔性连接带和固定端片,所述柔性连接带两端分别与锁头和固定端片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柔性连接带的至少部分连接,所述支撑件为与所述柔性连接带的连接部分提供支撑。
在本装置中,支撑件为柔性连接带提供支撑作用,从而使得与柔性连接带连接的锁头不容易陷入座椅发泡中,另外,本装置通过支撑件增强了锁头的支撑性的同时,仍然保留了柔性连接带的柔性可形变性质,相对于现有采用刚性结构支撑锁头,即使乘客坐到锁头上,锁头也能够随柔性连接带活动,因此乘客不会被锁头挫伤,提高了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优选地,所述柔性连接带包括带体以及分别设置在带体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带体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与锁头链接,第二连接部与固定端片连接,支撑件为带体提供支撑作用,同时由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未与支撑件进行连接,因此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依然保持着柔性状态,因此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锁头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
乘客在插接安全带的时候,可以通过摆动或拉动调整锁头的位置,以便于将安全带与锁头进行插接,同时,即使乘客在乘坐的时候坐到锁头上的时候,由于锁头可活动,因此乘客也不易被锁头挫伤。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与所述柔性连接带的连接部分提供硬性支撑或弹性支撑。支撑件对柔性连接带的部分提供支撑作用,从而更好地对锁头提供支撑作用,使其不易陷入座椅发泡层中。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套体,所述套体内设有腔体,所述带体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且与所述腔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出到所述腔体外。优选地,还包括检测线束,所述检测线束一端与锁头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穿过所述腔体。检测线束用于检测乘客是否扣安全带,检测线束穿过腔体,套体既能够对检测线束进行隐藏,使得整体更加美观,也能够对检测线束进行保护,避免检测线束损坏,提高检测线束的耐用性。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由弹性材料或硬性材料制成,从而实现其与柔性连接带的连接部分提供硬性支撑或弹性支撑。其中,所采用的弹性材料可以为橡胶,硬性材料可以为铝、铁或塑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椅,包括坐垫,所述坐垫包括骨架和发泡层,还包括上述的安全带锁扣,所述固定端片与所述骨架连接,所述锁头设置在发泡层的侧面。其中,锁头从相邻的两个坐垫之间的间隙穿出或在发泡层上设置开口,锁头从开口中穿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603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体检测用混凝土测温仪
- 下一篇:一种具有锁定结构的悬浮式离心风机